受疫情衝击影响,新北市八里十三行博物馆连续举办进入第10届的「新北考古生活节」,今年调整形式,以为期1个月的「土偶同乐会」主题活动呈现,透过「土偶共创」、「土偶作坊」以及「考古筛洗」工作观摩,让考古知识走进一般民眾的生活中。
十三行博物馆馆长柏丽梅表示,十三行考古遗址所发掘出来人面陶罐以及小猪、小鸡、人类造型的土偶,一直都是馆内最有人气的文物,这些1千多年前留下来的工艺品,就算是以现代眼光来看,还是超级「萌」,而博物馆这些年来也开发出不少相关文创商品与DIY活动,都受到广大的好评。
「土偶作坊」从5月1日起至5月29日止,每个周末及国定假日在十三行博物馆免费开班,每天有6个场次,每场次招收15位学员。透过导览人员的解说与指导,民眾可以尽情创作,用自己的创意来制作创意土偶,不论摆在房间或是办公桌上都非常疗癒。
为普及考古推广教育,让艺术走进校园,十三行也特别聘请邵慈、吴宗彦、吕巧智3位陶艺家,从4月初开始与八里国中、八里国小、大崁国小、米仓国小、长坑国小等5所在地学校合作,办理「土偶共创」活动,进行一连串的手作课程,目前已进入最后的成果验收阶段。
除了手作活动之外,今年考古生活节还特别安排考古工作现场体验,5月份平日的上午10时至12时、下午1时30分至4时,民眾们都可以至新北考古公园史前草棚报名参加,活动免费。十三行博物馆的研究人员与遗址监管专业人员,将指导大家如何在剥取自考古遗址的土块中,筛洗出史前标本。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