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赖祥蔚专栏】新媒体的变现方式,除了广告之外,最常见的是赞助收入与商品贩售。
新媒体的变现方式非常多元,在YouTube平台的直播赞助功能也是其中之一。然而,在网路时代各种免费资讯已经呈现爆炸的趋势,如何让观眾成为粉丝,进而愿意付费,也是一门功课。
虽然许多民眾仍然排斥网路服务的付费,但是有一项新的调查显示,愿意付费的比例持续上升,至今已有一半的比例愿意付费。根据资讯工业策进会(MIC)在2021年针对18至26岁的Z世代进行的调查,七成受访者有看动画与漫画的习惯,其中超过五成愿意付费,比例颇高;进一步来看,有观看习惯者最主要付费方式是小额付费,每月付费的额度以新台币100元以下占的比例最高,大约是24%,其中,男性的付费意愿(58.1%)略高于女性(45.3%)。
前面这项调查也显示,在聆听音乐的部分,高达78.3%的Z世代受访者是在YouTube平台收听各种音乐,这反映出 YouTube是年轻的Z世代取得音乐资讯与收听音乐的最主要管道。
年轻世代愿意付费是一种良性趋势,有助于频道主的持续经营。如何让观眾与粉丝愿意订阅并且赞助,重点在于持续提高观看的认同感以及观看价值。
粉丝对YouTuber的赞助金额,会先扣除YouTube要提取的经营成本,现在常是30%,也就是平台会分走赞助收益的三成,这是平台的收益,剩余的赞助金额才是频道主的实际收益。YouTube会持续开发新的变现方式,目前除了一般影片所具有的赞助功能之外,YouTube在2022年4月27日宣布,「超级感谢」在台湾可以用了,这些互动也会有收益。
相较于网路自媒体的收益方式,传统媒体的收益是以广告为主、节目授权为次,开放节目可以有置入之后,企业的赞助收入也增加了。目前许多网红也透过开放产品与资讯服务等各种置入,以求增加变现的能力,但是要避免过量或是品质欠佳的置入,以免粉丝的反感甚至取消追踪,那就得不偿失了。
商品贩售也是变现的重点,只要频道主变成粉丝心目中的偶像,就有助于商品的贩售,因为只要沾上了偶像色彩,在整体识别系统的造型、图案、文字与认同感的烘托之下,观眾情感与频道商机就能结合,结果就能在加强内聚力与忠诚度的同时,带来更加可观的商机。
在各种商品之中,结合流行趋势的时髦商品最能迎合观眾需求,也最能获得年轻人的欢迎;至于合乎民生用途的必需品,则是既经济又实惠,可以在经济不景气时也不太受影响。
YouTube也提供了商品贩售的功能,现在只要订阅人数超过一万人,在某些国家或地区可以直接贩售商品,应注意合作厂商与所在地的法律规定,尤其是医疗、药品与菸酒,目前都有相关法律给予严格限制,并不是所有商品都可以随意贩售。
商品发行应发想自己适合发行的商品,也可以自己寻找合适的生产厂商以及销售平台。
其他常见的内容变现管道,包括群眾募资、规划一系列的线上课程、以及安排线下的实体活动。线下的实体活动非常多元,包括频道主因为已经具有知名度与可观的忠实粉丝,可以举办具有互动趣味的见面会(兼商品贩售会),也可以参与他人主办的实体活动,以主持或是参加而增加变现。
想要变现,应该知道「转换率」(CVR,Conversion Rate)此一重要概念:也就是平均多少观看流量可以促成一次流量变现,尤其当频道主希望观眾可以直接点击互动、甚至线上购买时,转换率越高,流量的含金量也越高。这涉及了频道粉丝的黏着度、忠诚度以及消费力,当然也与频道主规划的活动性质有关。
作者为臺湾艺术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教授
●原为「高雄市政府新媒体人才培育中心」教材,改写转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