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前院长、新世代金融基金会董事长陈冲今日表示,如果燃油车可游走各车道、电动车只走慢车道,只是因为提供动能的方式不同,合理吗?同理,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方式,只因透过柜台或者网路,所适用的限制就不同,合理吗?

陈冲提到,金融机构在数位时代面临挑战,务必利用受法律及主管机关保护的间隙,早做因应。

传统银行对于网路经济来袭渐有警觉,2000年以来,不论P2P、支付平台、移工匯款乃至于网银业务,都显示硅谷正在吃华尔街的午餐,银行再不转型可能连晚餐都不保。

陈冲主张,最好的Fintech是金融与科技合作,由Fin负责风控、Tech负责创意,观察金融界近年发展也的确循此渐进,但传统银行体制内的转型步调可能嫌慢,让不少Tech业者按捺不住,各方对主管机关游说不断,政府也期望新血注入能产生鲶鱼效应。因此金管会修订商业银行的设立标准,模仿其他国家开放纯网银,构想初衷或许基于普惠金融,但代价不小,在纯网银陆续开业后,副作用也一如预期陆续浮现。

纯网银是跛脚的银行,除了总行和客服中心外不能开设分行只能以网路和电子方式提供服务,等同只准内车道的汽车绑手绑脚,经营之初可能影响不大,长久就不免影响业务的弹性,例如开户对象的规定、企业金融的限制等。

早年就有Universal banking的主张,希望银行业务经营,能兼顾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有利业务拓展,并可降低成本。在电商时代,常见实体商城兼营网路店面,虚拟商城也会设置实体店面,以因应客户多变的消费习惯,何况网路银行的客群,依国外经验,忠诚度较传统银行为低,如果欠缺变化弹性,自然不利竞争及留客。

此外,银行法64条规定,当银行资本亏损逾三分之一,就要补足严重者甚至勒令停业,此条文本应该在引进国际通行的资本适足率时,本应该功成身退,但是当年没有删除、也无用武之地,但对先天不良的纯网银,配合经营初期的亏损,该条就是后天的重击。

早期的纯网银的市场分析,可能没有考虑动态因素,在传统银行的自觉及鲶鱼效应高于预期之下,既有银行的网银业务也在变身,持续自我提升,从而也压缩纯网银的扩展空间。纯网银在十年前也许是招妙棋,但到了2018年是否开放或者开放几家,都应做动态甚至不同的Scenarios(场景)的分析后再做决定,如今木已成舟,对于overbanking过度竞争的市场,还来得及对纯网银重新定位吗?今天主管机关辛苦了!

#纯网银 #银行 #传统银行 #业务 #陈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