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高雄城中城大火造成46人死亡,凸显成立管委会的重要性。台北市议员汪志冰调阅资料发现,早在2016年起北市府成立专案「辅导公寓大厦成立管理组织计画」,预计用7年时间委托厂商来辅导成立5359处的管委会,截至去底成立162处,仅完成计画3%,而辅导平均每案竟要8万,炮轰根本是天价牛步计画案。建管处表示,明年有增加预算,打算至少开2条线,也会与中央申请预算。
汪志冰9日在议会工务部门质询指出,早期5、6楼公寓几乎都没有管委会,当时没有法令规范,民眾组成管委会意愿相对低,北市府因此积极推动成立管委会,台北市目前有20万栋建筑物,计画从2016年到2022年,用7年时间,针对1995年建造7楼以上公寓大厦,共5359处辅导成管委会,每一年平均支出225万。
她表示,计画以中型81户到150户、218处,及大型社区151户以上、71处为优先,小型社区80户以下、5070处的部分则将台北市12行政区分6年以每年2个行政区逐步完成,其中以大安区1041处最多,中山区居次,中正区第三。
汪志冰说,委外合约中明订业者每年最少应成立25处管委会,经统计至去年共完成162处,距离目标5359处,仅完成3%,能看吗?「你的预期太天真了!想像很丰满,实际上很骨感。」
汪志冰质疑,6年使用的经费为1355万,换算下来成立1处管委会需花费8万3652元,完全不符合政府应有效能,她痛批,简直就是天价牛步计画案,「如果以3%的速度,大概要200年才会完成啦!」
汪志冰要求扩大预算规模并增加业者数,现在只有1家业者承包案子,如加开2条生产线增量,才能加快速度赶上原计画目标,另外,应加入配套辅导奖励机制,让台北市成为全台领头羊,率先以「萝卜」取代「棒子」,否则民眾根本无自主意愿成立管委会。
建管处长刘美秀回应,每一年平均支出225万,除了辅导还包括访视,因此用在成立管委会的费用更少,明年有增加预算,打算至少开2条线,加上中央因应城中城大火,开始每年编列2000万元让地方政府申请,会跟中央申请补助开更多条线。
对于奖励机制,刘美秀说,有讨论过到底补助要用在成立管委会,还是用在必要项目,管委会成立都需要第一桶金,还会跟中央争取成立管委会给补助,但台北市考虑预算有限,目前每年编列200万预算,用在共有范围的消安跟公安设备处理,允诺一个月内提供详细计画。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