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  编辑部报导】

淡兰古道,又称淡兰百年山径,其蕴含着原住民狩猎、通行绕海、移垦足迹,贸易通商等先民韧性的轨迹,是清朝时期北部「淡水厅」至东部「噶玛兰厅」间往来的路线,其经过今日瑞芳、双溪、贡寮、汐止、平溪、石碇及坪林等,在当时是绵密错纵的路径,也是台湾北部美丽的歷史长廊。其中淡兰古道南路素有「茶路」之称,200多年前挑夫翻山越岭,将茶叶送进国际的经济之路,整理后的南路从六张犁起,至礁溪火车站,一路运动之余,一起动动手做出石碇吉祥物可爱的袜娃淡碇鱷、品尝特色的许家麵线以及参访石碇老街,看看这南路古道上石碇聚落发展的人文足迹,是趟结合古道、生态、人文歷史的轻旅行。袜子老师的带领下,每个人都完成一只专属于自己的袜娃──吉祥物淡碇鱷,为何会以鱷鱼为主角,主要是石碇内的翡翠水库有一座着名的鱷鱼岛,因此以鱷鱼为标的,而「淡碇鱷」则是去年经票选结果而定,邻近的业者于去(2021)年七八月后,就以「淡碇鱷」为吉祥物,结合业者的商业行为,给予「淡碇鱷」不同的风情!

HA SOCKS是石碇一间袜娃文创店,擅长将石碇的元素溶入作品,如石碇手工麵线、石碇护溪里的鱼儿,而此次将吉祥物淡碇鱷,以袜娃的方式呈现,成就感油然而生。完成的袜娃在古道上合照,照片更加生动有趣,回到家里,淡碇袜娃,也成为这趟旅程的纪念品。

淡碇鱷吊饰
淡碇鱷吊饰
淡碇鱷吊饰
淡碇鱷吊饰

外按段入口是一座红色的吊桥,吸引着旅人往此处漫步。此条古道又称淡兰古道石碇段,是接起枫子林与石碇这两个南路上的重要聚落的角色。200多年前茶商往返在山林间,逐渐形成民间的「茶路」,陆路与水路的衔接,成为石碇物产输出的关键,从双溪口到石碇西街的外按古道,可体验昔日挑夫之辛劳,全长约2.3公里,平缓好走,古道延着石碇溪而建,在潺潺水声中,可欣赏石碇山水美景。而古道在地音乐家,常常不定期吹奏萨克斯风,为古道音乐带来盛会之感,大家不妨碰碰运气,看是否能遇到音乐家与溪中天然流水合奏,让古道之行更加惬意。

淡兰外按段入口 红色吊桥
淡兰外按段入口 红色吊桥

另一段四分子古道,地名源于先民开垦时,分为四股开垦,古道上仍保有石板桥、石砌土地公庙,及媒矿遗址等,而古道入口则位于蛇舌子10号的民宅旁,途中由瀑布集结注入的迷你水潭,是昔日挑夫的休息据所,一旁也可以见到日治时期所建的长寿桥和纪念碑。

音乐家与溪中天然流水合奏,让古道之行更加惬意
音乐家与溪中天然流水合奏,让古道之行更加惬意

而在四分子古道石碇端附近,有着石碇着名的许家手工麵线,体验传统手工麵线的制作,彷佛跳双人舞般,你一边,我一边, 用力展延一条条粉白的麵线,身体力行职人的专注, 用心拉开麵条,将手作的感动一代传给一代, 把生命力延续,学习石碇许家麵线的讲究。

在四分子古道沿着茶路缓缓而上
在四分子古道沿着茶路缓缓而上
体验传统手工麵线的制作 身体力行职人的专注
体验传统手工麵线的制作 身体力行职人的专注

在古道健行后,不妨来段石碇老街巡礼,老街的发展先西再东,西街有泉州安溪人的信仰中心--集顺庙,早期大菁为经济作物,西街出现许多染坊,继染布之后,西街又成茶叶交易的集散地,煤矿发展后,重心才逐渐转移到东街。 东街的随着地形特殊,在狭隘空间中发展成吊脚楼建筑以及不见天街、应有尽有的石头屋,百年豆腐店、打铁店传承的好手艺也是老街巡礼必访的景点,当然里面的阿嬷麻糬冰冰凉凉口感相当特别,更是到石碇不可错过的甜点之一。相关新北市观光网 OK旅游专区可至官网查询!

图片:新北市观旅局提供

#石碇 #古道 #麵线 #淡兰古道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