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多次呼吁,先提供有症状且快筛阳性者抗病毒口服药,不过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担忧假阳性问题,要求快筛阳性者必须再做PCR,确定阳性才可投药,对此,台大医院智慧医疗中心副主任、哈佛大学公卫博士李建璋表示,抗病毒口服药能越早提供越好,但以国际大厂的快筛试剂做二次检验取代PCR,不只能降低假阳性的风险,病患也可尽早拿到口服药。
针对快筛阳性者必须重复採检,确定PCR为阳性才给药一事,李建璋在个人脸书发文分析两派论点。赞成者指出,抗病毒口服药Paxlovid和100多种药物有交互作用,若对方是假阳性又服用口服药,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併发症;反对者认为,重复採检PCR不仅增添医疗量能压力,更让病患多承受可以避免的痛苦,也会延迟给药的时间点。
李建璋表示,两者的出发点都是为病患好,不过也必须承担一些风险,然而深入了解两看法的背后事实,或许能找到解法。
李建璋说明,会产生假阳性最主要的原因,与快筛品质和检体品质有关,但想解决这个问题不一定要靠PCR,可以使用国际大厂的快筛试剂二次检验,如果结果是阳性的话,那么假阳性的机率就小于5%,「不比PCR差」。
若担心民眾採检方式不对,导致检体品质不好,二次快筛检验时也可以请医疗院所的医护人员协助,一来眾多基层诊所都可以负担起看诊和给药任务,二来快筛只须15分钟,比起排队做PCR、等报告,病患可以更早拿到抗病毒口服药。
李建璋也提到,抗病毒口服药Paxlovid的作用,是抑制病毒蛋白酶,使病毒无法复制,而所谓的5天内给药才有效,实际上应该是「越早给药效果越好」,他也透露,根据临床试验显示,5天之内给药能降低88%住院或死亡率,若是在3天之内给药,可以降低至89%。
最后李建璋直言,现在疫情的规模是数以万计,已和原本中心机构的量能设计不同,因此防疫的思想要由「中心化」改成「去中心化」,不论是採检、投药、治疗,去中心化后才有机会成功,否则会导致灾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