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表示,美国是东协最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和投资来源国之一。在军事上,东协仍需要美国在印太地区存在。从这个角度看,东协国家需要维护与美国的良好关系,但是,他们也非常重视中国这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不会在中美之间做出选择。而且东协对美国「印太战略」的看法比较复杂:

刘琳分析,一是东协对美国「印太战略」衝击其主导的地区机制和中心地位的疑虑一直未消除。

尽管美国一再表示将尊重东协中心地位,但东协对保持「中心作用」的诉求与美国在地区追求领导地位的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美国强化同盟和伙伴关系,以QUAD、AUKUS为支柱在地区构建排他性小多边机制等做法,事实上削弱了东协主导的地区安全架构。正因为如此,东协在其「印太展望」中强调不应建立新的机制,而要充分利用和完善现有地区机制的作用。

刘琳认为,二是东协对美国能否兑现其承诺抱有怀疑。

在经济上,美国虽然为「印太经济框架」勾勒了大致轮廓,但其具体内容和如何实施还很模糊。另外,美国毕竟受到俄乌衝突等问题的牵扯,对东南亚的关注能持续多久,以及达成的具体计画能否顺利落地,尚不确定。

正如有美国学者指出,在专注于亚洲的需要与全球日益增加的优先事项之间,存在着「明显紧张」。况且,即便在亚洲,美国还面临东北亚朝鲜半岛局势趋于紧张等问题困扰,也需要做出平衡。

刘琳坦言,三是东协对中美竞争的加剧更为担忧。东协不得不从中美战略竞争的背景考虑与拜登政府的关系。

这次峰会虽然从参会国家到议题并无中国,但实际处处有中美竞争的隐藏议程。这恰恰是美国与东协关系最凸出的影响因素之一,双方很难在这个问题上取得共识。

尽管东协国家欢迎美国增加与本地区的经济和安全接触,但并不希望在中美战略竞争中「选边站」。他们无法在经济上承受与中国脱鉤的代价,也不愿接受美国以意识形态将中美划分阵营。

东协希望的是各大国都能关照其利益,向其提供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帮助和支持,实现双赢、多赢,而不是将本地区作为战场。

刘琳强调,近年来,为应对中美战略竞争给自身带来的压力,东南亚国家一方面竭力避免「选边站」,另一方面寻求让日本、印度、澳洲和其他域外大国参与进来,以在该地区建立一种力量平衡。东南亚国家还多次呼吁中美之间保持克制,达成战略包容,在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和核不扩散领域等具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加强合作。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正如美国学者所言,美国关于这次峰会需要回答的一个最大问题是:拜登政府能否摆脱仅仅从与中俄战略竞争的棱镜,来看待东南亚,这恐怕才是东协所需要的。

#东协 #美国 #刘琳 #峰会 #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