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国中会考前夕,客委会特在六堆客家文化园区推出「文青雁行-六堆文教与三进士」特展,以六堆文人为题,呈现今昔文青的相遇,应景之余也带大家深入浅出探索六堆客家文风鼎盛的文化背景。
客委会指出,「文青雁行-六堆文教与三进士」特展是以六堆文人为主题,透过插画家的趣味插图、互动多媒体及文物展品等元素,呈现六堆的文教背景,同时也介绍六堆客家的3位进士,黄骧云、张维垣与江昶荣,他们热心公益与推广文教的积极作为。
客发中心主任何金梁说,清领时期,在台湾的学子要考取举人及进士非常不易,要先平安横渡台湾海峡,才能抵达福建及北京参加考试,据记载,当时考取举人的客籍人士有33位,其中六堆地区占21位,而全台客籍进士4名,六堆地区又占3名,也就是黄骧云、张维垣、江昶荣,可见六堆地区文人辈出。
他说,会开设此特展,除因搭上国际博物馆日的顺风车外,主因是适逢国中会考前夕,盼藉此展让大家看见六堆客家注重教育的文化背景,并加以借镜,且3名进士后代也为该展捐赠文物及共同参与客家研究工作,相信能为六堆客家的教育史勾勒出更完整的歷史轨迹。
他说,客家人非常注重耕读传家,除了是对科举文化的重视外,也是代表他们对文字的珍视、对知识的崇敬,所以在六堆地区的伙房能时常看到与「耕」、「读」相关的门楣及栋对,此外,六堆还有全台唯一专祀韩愈的昌黎祠,以及保有敬字风俗文化。
他强调,直至今日,六堆地区仍持续重视教育与文化传承,包含各类型的文教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刊物、以及文化教育的活动庆典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