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英文)〉5月28日报告了中国首例境外输入Omicron变异株BA.5感染者的具体情况。〈周报〉指出,最近几周,BA.4和BA.5在南非的流行率增加,并在3个月内传播到另外19个国家;BA.5导致一些国家的病例数上升,如葡萄牙,南非也报告自4月底以来住院人数有适度增加。

根据中疾控披露,BA.5序列于2022年3月15日首次上传至全球流感共享数据库,该序列来自于2月25日在南非採集的一名患者的鼻咽拭子。输入上海病例于4月25日从乌干达(KL535航班)出发,4月26日在阿姆斯特丹转机,4月27日从韩国首尔转机(KL535航班)。

该患者已在中国和乌干达分别接种了4剂抗新冠肺炎疫苗(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公司)。确诊后,他被转送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治疗。经治疗痊癒,5月12日出院。病毒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Omicron亚型变异毒株BA.5,是中国报告的首例BA.5境外输入感染者。

「BA.4和BA.5与BA.2相比,其棘突蛋白有3个氨基酸发生突变,所以世卫组织也表示要对其多加观察。」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指出,整体来说,目前中国大陆所报告的新亚型或亚亚型都属于病毒的漂变,对原来的毒株的影响总体是比较轻微的,大家无需太过担心。

除上述境外输入BA.5变异毒株以外,近日,辽寧省丹东市与山东省烟台市均报告疫情毒株Omicron变异株BA.2.3。5月27日0-24时,辽寧新增1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该轮疫情毒株为Omicron BA.2.3,是一轮新的疫情。这也是中国境内第二次报告发现Omicron BA.2.3毒株。

「新冠病毒的变异确实存在一定规律,如果病毒一直存在,并且呈现当下的传播特徵,那么它的3万个核苷酸大概每个月内会出现2个核苷酸的突变,也就是变异株本身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这个是很正常的,其实与其他病毒相比,新冠病毒突变的速度都较低。」金冬雁介绍,按照病毒传播规律,这种小的突变既有可能是病毒在中国流行时自行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境外输入的,要具体看毒株的各项数据。

金冬雁表示,「只要变异毒株没发生大的变化,我们就无须太过担心,这些细小的漂变,一般来说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流调人员和疾控专家更好地开展工作,并不会对我们的防疫政策以及疫苗效果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BA.5 #Omicron #上海 #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