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机器人团队出战欧洲机器人大赛前夕,与指导教授陈荣顺教授(中)在清华大草坪合影。(清华大学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清华机器人团队出战欧洲机器人大赛前夕,与指导教授陈荣顺教授(中)在清华大草坪合影。(清华大学提供/王惠慧新竹传真)

由清华大学学生组成的机器人团队(DIT Robotics),今年赴法参加欧洲机器人大赛(Eurobot),先在资格赛取得八强资格,虽然最终不敌奥地利及法国队,但仍在150个国际队伍中夺得第4名,刷新队史最佳纪录。

清大机器人团队在第1轮的5场资格赛中,以全球积分排名第4取得先机,进入第2轮的八强决赛,决赛时间台湾时间29日凌晨,由清大动机系大三生、队长郑兆玮及大二生陈静,披国旗与校旗上场,首战碰上突尼西亚队获胜,但可惜在对战奥地利及法国队两战未能保持胜绩。

去年因疫情法国仅办国内赛,今年开放国外队伍参赛。郑兆玮指出,团队成军已有10年,当初想做机器人,就向清大动机系商借场地,从最初不纯熟,慢慢培养起技术,目前已参加过6次欧洲赛,2019年在8强止步、积分排名第5,这次则是实在地拿下第4名。

今年比赛主题为「考古」,每队派两组全自动化机器人,在100秒内避开敌方,辨识红、蓝、绿等六角样本,再带回基地排列于展示柜,并将假雕像更换为真雕像,清华团队能做到以各种角度移动并同步旋转机体,令其他机器人只能单方前进后退后再旋转的团队刮目相看。

这次一共派出12名队员应战,除了郑兆玮之外,还包括动机系学生李威杉、陈昱棻、戴雍、陈彦廷、陈静、彭震佑、陈嘉旻、刘皓宇、卢冠纶、萧景文,及科管院学士班学生赵乔萱,从设计机器人电路、机构,以及写程式到软硬体整合等,皆一手包办。

郑兆玮说,从去年10月知悉比赛规则后,就着手准备制作机器人,比赛使用的定位系统去年就成形,但因有体积限制,要把复杂线路塞进机器人,并调整参数、除错等,甚至还遇过冒烟、底盘轮子断裂等状况,为克服大小问题,团队每天熬夜到凌晨2、3点,赛前甚至在实验室看日出,只能抓紧下课时间睡觉。

「最终拿到第4名,其实有点小遗憾,」郑兆玮说,比赛中队员只希望机器人能发挥练习时的水准,与法国对战时,本有机会拿下第3,可惜因策略错误、机器人稳定性不足,加上决赛时间紧凑,结果不如预期,不过也成为学弟妹们的目标,盼下次就能抱回世界前三。

#机器人 #团队 #欧洲机器人大赛 #郑兆玮 #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