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在不算严重的疫情下执行清零政策,严重衝击了经济与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许多企业因而停工停产,但是却有一部份与疫情相关的企业在这段时期赚了大钱。据外媒报导,中国今年在新冠病毒检测、新医疗设施、监测设备和其他抗击疫情措施上的花费将超过3500亿人民币(合台币1.5兆元),却也同时在医疗、科技与建筑业制造了大量泡沫。

《路透》引述分析人士指出,大陆疫情相关产业会有多达3000家公司从这次疫情中受益,其中以病毒检测、医疗设施、监测设备和其他抗击疫情物资企业受益最多。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严忠说:「病毒检测是中国遏制新冠疫情的主要方法,检测服务及相关产业正在大赚特赚。」

目前中共官方决定在大城市设立大量常态性核酸检测点,让居民在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就能接受核酸检测。香港太平基业证券估计,光是这一项计划就为核酸检测试剂生产商和供应商创造一个年产值超过150亿美元(合台币4350亿元)的巨大市场。

《德国之声》指出,从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核酸检测的费用不断下降。目前中国国内核酸检测的成本价约为每例50美分。

大陆最大的医疗试剂制造商之一的浙江迪安诊断技术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增长超过一倍,其营收增长超过60%,达到6.9亿美元,其中近一半来自新冠病毒检测服务,这些收入几乎百分之百来自中国政府财政开支。

中国《证券时报》报导,上海润达医疗科技公司在上海封城的4月份当中,每天所做的新冠病毒测试多达40万个,一个月下来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合台币8.7亿元)。这类经营检测器材的公司目前的大幅收益可以持续多久还很难预料,因为防疫措施显然会与政府财政开支紧密相关。

在监控设备方面,报导说,武汉高德红外公司和杭州海康威视公司在内的数十家监控和热成像摄像机制造商,也都从中国政府追踪新冠病毒感染疫调的设备需求中获益,武汉高德在2020年光是加班赶制人体测温仪就让当年营收翻了一番。

今年大陆企业也申请了至少50项与新冠疫情有关的专利,这些专利发明大多与改造现有的监控摄像头和平台有关,它们用于追踪密切接触者并识别潜在的阳性病例。

另外,为减轻医疗机构负担,大陆还兴建数百家隔离中心与临时医院。分析人士估计,今年3月和4月间,由于感染率激增,中国各地总共建造了大约300家临时的方舱医院,总共花费超过40亿美元。这些方舱医院当中有1/3是在上海和周边地区建造的,最近官方媒体还提出要规划建造永久性方舱医院,表明对这类建筑的需求将长期存在,估计光是今年内这项支出就可能达到150亿美元(合台币4350亿元)。

文章来源:中国哪些行业在「清零」政策中「发大财」

#清零 #核酸检测 #新冠疫情 #监控 #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