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线治疗透过局部照射杀死癌细胞,为协助医师精准治疗,中正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杨智媖开发一套自动化系统,透过影像匹配技术,可自动判别并画分肝、肺各区及其功能性优劣。该系统目前正透过大林慈济医院申请专利中。

杨智媖表示,进行放射线治疗的时候,放射线不只针对癌细胞,中间经过的地方,包含正常细胞组织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在降低正常细胞受辐射损害的情况下,又能精准破坏癌细胞,更显得重要。

杨智媖提到,一次与大林慈济医院洽谈研究题目时,放射肿瘤科医师提出检测肝、肺功能的实务需求,于是她便与大林慈济合作开发「可鑑别肝肺功能性并划分优劣区块的自动化系统」,可让放射线只经过肝、肺臟功能性较差的地方,保留高功能的细胞,让病患较无副作用,也减少治疗后功能性的损失。

此后,杨智媖率团投入开发,在耗时近6年的时间,成功利用医学影像分析、影像匹配等技术,导入肝、肺臟在核磁共振、电脑断层扫描的影像,经过系统计算和自动定位,就能画分肝、肺臟各区块,找到功能较好或较差的组织细胞,并输出分区轮廓曲线图。

杨智媖说,传统肝功能检测需要透过核磁共振影像,肺功能则藉由嘴巴吸入或血液打入放射物质,再透过电脑断层扫瞄捕捉体内讯号成像,这些检测方式都需要以人工目测,判断与圈选肝、肺各区功能优劣,非常仰赖医师长年的经验。而病人的体型还会因疗程产生改变,就得重新拍摄与规画放射线治疗的路径。

杨智媖指出,中正大学团队所开发的自动化系统,採用四维电脑断层扫描的影像,可以从病患肺部影像数值变化,判断肺泡通气功能优劣,降低病患做传统肺功能检测时,额外吸入放射物质而引起的副作用。

杨智媖说明,该系统已经申请临床试验,且正透过大林慈济医院申请专利,未来将持续优化系统,并寻求相关厂商合作商业化,造福更多癌症病患。

#中正大学 #肝肺 #癌症 #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