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双方昨日启动「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双方将建立贸易谈判架构,其中谈判项目包含农业。学者表示,谈判中的得与失必须要清楚盘点,产业界的意见是谈判重要的筹码,假如没有做好盘点与准备就上谈判桌,相当危险。

美国USTR副贸易代表毕昂琪(Sarah Bianchi)与我行政院政务委员邓振中举行视讯会谈,双方发起「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分别在贸易便捷、法规制定、农业、反贪污、中小企业、数位贸易、劳工、环保、标准、国营企业,非市场经济等11项目下谈判,双方也同意首次会议将在6月底于美国华府举行。

台大农经系教授雷立芬直言,台湾不太可能在这个贸易谈判上得到什么好处,我们现在对美进口的都是大眾物资,都是我们缺乏的,我们一直想销美我国农产品,但美国一直兴趣缺缺。

从务实面来看,光运费到美国西岸就相当高,我们的冷链技术也还不是这么到位,如果美国真的让利给台湾,至少要先看我们能否抓住品质,否则卖到日本的凤梨品质都参差不齐,更何况去美国。

雷立芬表示,美国现在递出橄榄枝,但我们盘点好了吗?是否在消费者需求和政治考量上都做足准备?否则这个协议的启动也只是一束烟花,转瞬即逝。

逢甲大学国贸系教授杨明宪表示,谈判就是利益交换,农业谈判不外乎设法避免进口衝击,以及如何扩大出口机会,但谈判不会只谈农业,必须要和议题绑在一起做策略规划,也就是到底能换到什么。

杨明宪说,如果对美国的要求照单全收,就就不用谈判了,11个谈判项目一定要有攻防思维,能攻得要争取,要守得也要有优先顺序,很多谈判必须「理直气壮」,其立足点来自产业界的意见与压力,这些都是谈判桌上的筹码,假如我们都没有做好规划与准备,这才是危险的事情。

#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 #台美 #贸易谈判 #农业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