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政府推动「老房子文化运动」,活化文化资产,副市长蔡炳坤今天为大稻埕2处百年店屋重生而成的餐厅及商店剪彩,宣布到今年底,市民将有22处可以感受歷史的好地方。
台北市文化局今天在大稻埕迪化街举办歷史建筑活化成果发表记者会,蔡炳坤致词表示,台北市的文化资产全台湾最多,到今天共有513处,其中102处、将近五分之一就在大稻埕地区,尤其是迪化街有非常多洋房、洋楼被保存。
蔡炳坤说,非常高兴今天能宣布,有2处原来是都市再生前进基地推动计画(Urban Regeneration Station,URS)示范基地的歷史建筑,在URS退场后,加入老房子文化运动重新修復,成为市民可以走入感受歷史的休憩场域。
蔡炳坤指出,对于活化文化资产,以往政府要编列很多经费整修,还要负责营运,成果又比不上民间单位,所以北市府首创老房子运动,引进民间力量,让「稻舍」负责人叶守伦、「贝壳放大」创办人林大涵这样有理想的年轻人来整修、维护、再利用。
蔡炳坤表示,老房子运动接下来还会有阳明山草山行馆、原台北刑务所官舍、赖氏祖厝在年底前开始营运,累计22处活化完成对外开放,让歷史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叶守伦介绍,「稻舍」的前身是大正五年(1916年)由唐涂萨先生创立的唐益兴米行,唐家后代在2014年捐赠给北市府,由他接手维护、经营,投入近新台币200万元改造成米食文化餐馆,跟迪化街南北货商店结合,希望復兴大桥头商圈。
林大涵说,100多年前,英国商人陶德(John Dodd)把台湾茶叶直接销往美国纽约,被称为「台湾乌龙茶之父」,「贝壳放大」便是延续这样的精神,希望把台湾在地很多很棒的点子发扬到世界各地,同时在可追溯回1850年代的店屋经营「贝壳好室」,从事商品展售及实体发表活动。(编辑:屈享平)1110608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