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不仅营养丰富,其萃取物更是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潜力药物,农委会花莲区农业改良场发展「紫苏有机栽培及繁殖採种技术」,已建立紫苏优良种子採种及有机栽培技术,对整体产量及品质有明显助益,将可提高成苗率,降低生产成本,更在疫情下达到保健目的。
紫苏为唇形科(Labiatae)的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其叶片可鲜食、炒食及腌渍加工;种籽则作为榨油使用,紫苏叶富含铁、水溶性的花青素以及脂溶性的类胡萝卜素。
根据中央研究院于2021年1月27日于防疫专区公告五款现有药物及保健品,紫苏萃取物为具有良好抑制新冠病毒活性效果的潜力药物,并于2021年1月15日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从现有药物和保健品找出有效对抗新冠病毒感染的药方〉(Identification of existing pharmaceuticals and herbal medicines as inhibitors of SARS-CoV-2 infection),证实全株紫苏萃取物可有效减少老鼠肺部的病毒量,是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保健作物。
花莲场表示,紫苏因后端利用方式而有其适合的品种、採收部位及方式,以往少量栽培仅供自用、加工调味、餐厅及中药材店使用。紫苏一般利用种子或利用顶芽扦插繁殖,种子繁殖虽倍率较高,但种子保存年限短,难以久存;扦插则需适合时机或设备且繁殖倍率较小,依据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紫苏发芽率差异极大,部分品种发芽率极低,因此限制紫苏在产业上的发展。
根据统计,2020年国内的紫苏栽培面积仅0.3公顷,能获得大量紫苏的管道较少,花莲场指出,因此利用开发的「紫苏有机栽培及繁殖採种技术」,可快速利用种子繁殖,突破量产技术瓶颈,大幅扩增有机紫苏的利用及栽培面积,目前已有花莲县富里乡农会率先技转相关生产技术。
富里乡农会总干事张素华表示,在目前新冠疫情严峻之际,先锁定各种可保身体健康又可让现有产业加值的紫苏,结合农民生产以促进加工销售保健产业在本地的蓬勃发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