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县竹南国中前身为中港寻常小学,1935年日本人兴建1座礼堂供下雨集会运动使用,名为寻常小学堂,歷经时代演变,小学堂早已破旧不堪,校方争取经费活化整修,月前成功让小学堂重生,重修工程请来多名国内老匠师,还原当时日本匠师的精密巧艺,像是不用卡榫可以随意升降的窗户,以石灰加上麻布搅拌涂抹復原的白石灰墙,都让小学堂拥有歷史及工艺上不凡价值。
竹南镇竹南国中前身是日据时代建置的竹南郡竹南寻常小学校,1914年创校初期名为中港寻常小学校,专供日本学童就读,1922年改制为竹南寻常高等小学校后,才不分日、台学童都可就读,1935年,为了下雨天方便学生仍能活动,兴建学校小礼堂,遂以寻常小学堂为名,苗栗县政府于2010年将小学堂列为歷史建筑。
寻常小学堂是1栋广间式的大型集会建筑,屋架是西式芬克式钢制桁架,屋顶为二坡水的屋面,外墙是砖造,以石灰涂抹内部墙壁,外墙自窗台以下,则以抿石子墙面,内部地面原为磨石子地板,其间曾改用磁砖地板,在这次復建工程,全部改为最原始的磨石子地板,以接近原本建筑风貌。
寻常小学堂因在日据时代所建,因此,在礼堂最内侧设有1座奉安室,用来供奉日本天皇照片,国民政府来台后,将奉安室拆除,并且新筑墙面遮掩原空间,这次整修特地将原始奉安室空间恢復,改成校史陈列馆。
寻常小学堂随着校史演进,多次转变用途,但原始结构依然存在,只是有部分窗户墙面已经损坏,校方希望全力保存这难得的歷史建筑,从2016年起拟具整修计画,获得中央及苗栗县政府同意补助拨款共1100万元整修,至今年3月完工。
在整修工程中,承包商特别聘请多名国内知名泥作、木作的老匠师来负责整修,其中最具特色的,像是环绕小学堂四周墙面的大型木制窗户,窗户是採上下开启,但窗边并无卡榫固定,而是採用隐藏式的铜制平衡锤来控制固定窗户,可以任意上下推至任何位置停住,平衡锤是隐藏在窗台两侧墙壁内,从外观根本看不出来,设计之精巧,令人称讚。
2次大战末期,日军资源短缺,将铜制平衡锤等金属零件全部拆下去炼制武器弹药,木窗有很长一段时间失去原有随意开启的功能,经由曾经参加鹿港龙山寺整修的小木作名师洪顺和研究復原整修,完整地回復木窗任意开启功能。并将原已腐朽的木制窗框,全部依照原始模样,以桧木修復,宛如当年新盖好时的模样。
小学堂周边粉墙原本就是石灰壁,復原工程请来泥作老匠师蔡德瑞,以石灰混合麻料材质,经过时间置放转变后,以手工一一涂抹墙面,乾躁后即成洁净白色,与原始墙面无异。外墙抿石子墙面,也略作修补,但保持部分旧有裂缝,以保存小学堂在时代演变中的存记。
小学堂整修完工,让竹南国中全体师雀跃不已,校长郭芳江为赋了重生后的寻常小学堂新任务,决定在小学堂举办「美学竹南」的学生成果展,让各界可以在校内最富歷史意义的小学堂中,展示现今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别具传承意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