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经济学家、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称,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中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相当大程度是政策执行层面出了问题,打击投资者对经济的信心。他表示,防疫政策要坚持「动态清零」,但要做到科学、有效,而非滥用权力层层加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则是经济工作应该有的底线。
林毅夫在《北京日报》撰文指出,从去年3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已出现较大下滑,这趋势源于需求收缩、供给衝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下滑周期仍未改变,进入今年3月份,下行压力加大,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相继出现疫情,影响生产、投资、消费各方面,实现5.5%经济增长目标更加困难。
文章说,中国从去年以来面临三重压力——需求收缩、供给衝击、预期转弱。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因为预期转弱,投资就没有信心,供给就会减少,供应链受到衝击,也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动力,进一步传导就会带来就业下降,收入不增长,最终需求也会收缩。
就当前情势而言,林毅夫认为,在疫情防控上,要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但在落实上要做到科学、有效,不能在落实当中滥用权力,层层加码。有些地方打着疫情防控需要静态管理的旗号,不让农民下地,农时一误就是一年,这会影响到粮食安全。所以,在落实防疫政策时要坚持科学原则,因地制宜,而不是层层加码。
文章又说,各地在争取「动态清零」后,要迅速恢復生产生活,一些城市很多中小微企业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在这种状况下,一定要出台有效的政策来共渡难关,像减税、免税、减租金、贷款延期等一系列措施都是必要的。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也要发力,支持新基建,为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条件。通过多方的努力,今年保持5.5%左右的增长还是有可能的。
文章最后说,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是经济工作应该有的一条底线。努力保持增长可以增强信心,其他国家也会对中国有信心,这是对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復兴,对外驾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好办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