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达到碳中和是民进党政府明确的政策,也是全球未来的趋势,落实能源转型已成为重要的课题。对此,民进党立委蔡易余今(20日)表示,关于农地种电,他认为能源局应该审慎推行,因为一旦良田被用作发电,长期来将产生不利台湾农业的后果,粮食自给率过低严重可能导致国安问题。
蔡易余今透过脸书表示,伴随着核一厂已进入除役阶段,核二及核三厂现有运转机组不具备延役条件,能源转型及再生能源比例的提高已是不可逆的方向,落实能源转型已成为重要的课题。
为了落实2050碳中和的目标,经济部必然要提高再生能源的占比,太阳能其技术较为成熟,在再生能源的发展上其重要性当然不言而喻。能源局目前为了扩大太阳能发电,配合农民及国有财产署推出渔电共生及农地种电两种策略。
他说,但关于农地种电,能源局应该审慎推行,因为一旦良田被用作发电,长期来将产生不利台湾农业的后果。因为太阳能板会抵挡阳光,使农作物照射不足影响生长进而降低粮食自给率,粮食自给率过低严重可能导致国安问题!
蔡易余表示,相关主管机关当然也有注意到良田种电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而划设不利耕作区。在区域内可以直接架设光电板发电,而较不会对农业产生不利影响。但事实上不利耕作区大多产权复杂,且缺乏基础电力设施,因此主管机关针对不利耕作区的松绑其实益并不高。
再来是农地种电长期来看可能消灭农村的存在。农村其实是农业产业链重要的一环。从播种、插秧、耕作施肥到收成皆可以提供相当的就业机会。但是当农地主要都拿来种电,农村的就业机会势必减少,人口外移的问题将雪上加霜。
他强调,相比农地种电,渔电共生带来的弊害相对的较少,因为养殖渔虾本来就需要遮阴、降温、防雨、防寒,太阳光电板可以带来相同的效果。关于日照不足可能影响水质,现行技术可藉由益生菌来进行菌相控制藻相,使水质稳定。换句话说与农地种电相比,渔电共生算是一个较稳定且相较不会破坏原农业产业链的发电方式。
无论如何能源局与国产署都应该在源头做好把关,诸如布建智慧电网或是修法布建储能设施,这才是兼顾发电与农渔产业,台湾再生能源长期发展的根本之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