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年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韧性已经多次在实践中得到证明,从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不仅平稳地度过了这两次危机,还对世界经济作出巨大贡献。
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现在,中国基本上做到了復工復产。尽管在疫情和西方强行对中国「脱鉤」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横向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比较,中国的增长依然很不错。
从长期来看,中国政府在过去两年中整顿教培、互联网、房地产等领域,非常需要,目的是为了实现民营企业更健康发展。任何国家都需要为企业运转制定规则,也就是「资本有序发展」,这是为了中国整体、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更好的制度与法律基础。
郑永年指出,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高层释放种种讯号来看,中国各项政策、举措显然都继续围绕着经济建设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路进行。总的来说,中国可能是世界上经济韧性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但话说回来,正因为如此,他现在也有点担忧:由于巨大的体量和强大的韧性,中国经济消化问题的能力很强,一般的小问题不容易被感觉到,这可能会给一些中国人造成「没有必要开放」的错觉。一旦发生这样情况,就会非常麻烦。对此,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最近发表新书《共同富裕的中国方案》的郑永年强调,从全球来看,一个国家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富裕国家,已经很难,要共同富裕,就更难了。即使英美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非常明显的社会不公平现象,进而导致近年来民粹主义崛起。
现在接近实现共同富裕的国家大多体量较小,比如北欧等福利社会国家,或是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这意味着中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发达且共同富裕的国家,会面临更多挑战。
他认为,在这复杂过程中,最应该吸取英美等国现在民粹主义兴起、社会不稳定的教训。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也不是简单地「分大饼」。应该在过去40多年基础上,既追求经济增长、也必须确保社会稳定,并从社会长期和总体利益来思考这一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