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民基金会22日到中钢集团总部大楼前展开抗议快闪行动,他们透过黑色顏料在大楼外围的地板留下满满「碳足迹」,诉求中钢在净零目标上有更进一步的作为,过程中与中钢大楼保全发生肢体衝突,所幸并未造成人员受伤。中钢表示,已跨部门整合全公司减碳能量,并参与「高雄市产业净零大联盟」,达成2050年净零碳排的目标。
地球公民基金会认为,高雄身为重工业之都,有80%以上碳排总量来自工业部门,而高雄碳排放量最大的就是中钢集团,因此,特别选在中钢集团总部大楼发起抗议快闪行动,透过黑色顏料留下「碳足迹」的方式,象徵中钢在高雄制造大量碳排及空污,诉求中钢应在目前的净零目标上,更进一步提出能同时达成「净零、减污、循环」的环境目标。
地球公民基金会环污与能源倡议专员邓宇佑指出,根据统计,高雄2020年碳排总量占全国20%,而光是中钢、中油、台塑工业、长春石化等4间名列「十大碳排企业」的碳排放量就占了高雄总碳排约54%。其中,中钢更是高雄碳排最大户,碳排占比超过约36%,对于高雄末来能不能达成净零排放的目标,中钢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邓宇佑认为,中钢在迈向净零排放的策略上,仍以尚未成熟的新技术包括绿氢炼钢、CCUS(碳捕捉及封存)等作为未来主要的减碳手段,但在制度面及商业模式的减碳作为显得有待加强。中钢应订出更积极的中期减碳目标,儘速检讨、实施内部碳定价制度,并带领台湾钢铁产业链一同发展新的循环商业模式,为高雄做出更多减碳贡献。
对此,中钢回应,对应全球暖化与极端气候的衝击,中钢公司致力推动低碳转型,于2021年2月成立「中钢节能减碳及碳中和推动小组」,由董事长翁朝栋亲自担任召集人,领导中钢公司减碳方针,跨部门整合全公司减碳能量,并规划如「高炉喷吹富氢气体」、「转炉增用废钢」等减碳策略。
中钢也克服空间不足等重重困难,推动一、二阶炼焦炉新设乾式淬火设备,预计于2025年正式上线,除减少粒状物等空污排放外,并预期将创造年减11万7849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减碳成效,对空气品质与减碳皆将有显着贡献。
中钢指出,目前已经提出2050年达成碳中和为长期努力目标,并为务实达成减碳,设定2025年与2030年分别较基准年(2018年)减排7%与22%之短期与中期目标,此外,中钢参与「高雄市产业净零大联盟」并担任组长,配合市府以大带小之方式,将中钢执行碳盘查、碳足迹计算、碳中和路径规画等碳管理经验,透过相关活动分享并与各产业相互交流,期能带动整体产业共同努力,达成2050年净零碳排之目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