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完整又巨大的蛇颈龙化石贯穿展场。(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完整又巨大的蛇颈龙化石贯穿展场。(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进入展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完整又巨大的蛇颈龙化石,一旁的世界地图标示出各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出土的地点。(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进入展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完整又巨大的蛇颈龙化石,一旁的世界地图标示出各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出土的地点。(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前口齿沧龙」头骨化石相当珍贵。(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前口齿沧龙」头骨化石相当珍贵。(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扁掌沧龙」骨骼化石相当完整。(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扁掌沧龙」骨骼化石相当完整。(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扁掌沧龙」骨骼(右)及「前口齿沧龙」头骨化石(左)相当珍贵,展场上方吊挂菊石(中),代表这是牠们的食物来源之一。(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扁掌沧龙」骨骼(右)及「前口齿沧龙」头骨化石(左)相当珍贵,展场上方吊挂菊石(中),代表这是牠们的食物来源之一。(黄世麒摄)
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馆内典藏的「黄果树安顺龙」化石是首次亮相展出。(黄世麒摄)
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馆内典藏的「黄果树安顺龙」化石是首次亮相展出。(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混鱼龙」模型化石。(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借展自国立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混鱼龙」模型化石。(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27日举行开展仪式,邀请沙画艺术家马力欧(Mario Rafa Subeldia)现场表演,以沙子绘出各类型的水栖爬行动物。(黄世麒摄)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27日举行开展仪式,邀请沙画艺术家马力欧(Mario Rafa Subeldia)现场表演,以沙子绘出各类型的水栖爬行动物。(黄世麒摄)

这不是恐龙,牠们是「水怪」!国立台湾博物馆推出「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透过40余件化石、展品,包括台博馆首次亮相展出的「混鱼龙」、「黄果树安龙」化石以及借展自国立自然博物馆典藏的「扁掌沧龙」骨骼、「前口齿沧龙」头骨化石等珍贵展件,带领民眾跨越时空,一探早已灭绝的古生物。

展览从尼斯湖水怪传闻谈起,介绍活跃于中生代的蛇颈龙、海龙、沧龙和鱼龙等水栖爬行动物的起源、分布、演化及生殖策略。虽然牠们都与恐龙同样活跃于中生代,但不能算是恐龙,因为从相互比较骨骼化石的形态可以发现,除了沧龙以外,鱼龙、蛇颈龙、海龙等物种,既不属于鳞龙形态,也与恐龙所属的主龙形态相差甚远。 在远古时代,爬行动物的祖先脱离水域登陆,演化四肢成为陆栖动物,但在适应陆地生活不久后,又有部分物种重返水域,四肢再转化为鳍状肢等。这些重返水域的史前水栖爬行动物型态多样,有细长脖子、椭圆形身躯的蛇颈龙,也有尖牙利齿、身躯庞大的顶级掠食者沧龙,以及矫健的浪里白条鱼龙和娇小可爱的贵州龙。

水怪特展将带领观眾回到中生代的古海洋,一探水怪们的真实样貌与生活方式,包含蜥鳍类群的蛇颈龙(薄板龙)及幻龙、海龙类群、麟龙类群的沧龙及腹躯龙、鱼龙类群等水栖爬行动物。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自即日起展出至112年5月21日,地点在台博馆1楼东展厅。

#水栖 #爬行动物 #沧龙 #水怪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