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恐龙,牠们是「水怪」!国立台湾博物馆推出「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透过40余件化石、展品,包括台博馆首次亮相展出的「混鱼龙」、「黄果树安龙」化石以及借展自国立自然博物馆典藏的「扁掌沧龙」骨骼、「前口齿沧龙」头骨化石等珍贵展件,带领民眾跨越时空,一探早已灭绝的古生物。
展览从尼斯湖水怪传闻谈起,介绍活跃于中生代的蛇颈龙、海龙、沧龙和鱼龙等水栖爬行动物的起源、分布、演化及生殖策略。虽然牠们都与恐龙同样活跃于中生代,但不能算是恐龙,因为从相互比较骨骼化石的形态可以发现,除了沧龙以外,鱼龙、蛇颈龙、海龙等物种,既不属于鳞龙形态,也与恐龙所属的主龙形态相差甚远。 在远古时代,爬行动物的祖先脱离水域登陆,演化四肢成为陆栖动物,但在适应陆地生活不久后,又有部分物种重返水域,四肢再转化为鳍状肢等。这些重返水域的史前水栖爬行动物型态多样,有细长脖子、椭圆形身躯的蛇颈龙,也有尖牙利齿、身躯庞大的顶级掠食者沧龙,以及矫健的浪里白条鱼龙和娇小可爱的贵州龙。
水怪特展将带领观眾回到中生代的古海洋,一探水怪们的真实样貌与生活方式,包含蜥鳍类群的蛇颈龙(薄板龙)及幻龙、海龙类群、麟龙类群的沧龙及腹躯龙、鱼龙类群等水栖爬行动物。 台博馆「水怪-水栖爬行动物化石展」自即日起展出至112年5月21日,地点在台博馆1楼东展厅。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