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影响全世界将近三年。对许多人而言,染疫确诊后只要适当休息、治疗,症状康復后便能回到正常生活。然而,不少确诊者的恶梦,却是在病毒感染康復之后才开始。

根据5月底美国疾病管制中心(CDC)所公布的最新数据 ,在200万名确诊记录中,有5分之1的人出现「长新冠」(Long COVID)相关症状。虽然部份研究表示,接种疫苗可些微降低长新冠风险,但疫苗能否有效阻止长新冠发生,仍是未解疑问。

●5分之1染疫会有长新冠? 科学家揭三种可能原因

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专文报导指出 ,从病毒大流行伊始就有科学家陆续发现「长新冠」可能造成持续性症状,并努力探索其背后发生成因。截止目前,引发「长新冠」的后遗症有三种可能理论:第一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微小血栓,第二是病毒残留在体内并持续复制,第三则是染疫引起的免疫异常。

(图/潮健康提供)
(图/潮健康提供)

●病毒造成凝血异常? 微小血栓引发各种症状

染疫后出现「长新冠」,并非近期才有的现象。义大利小儿感染科医师Danilo Buonsenso在2年前就发现,轻症感染的儿童在康復后数个月后,仍会有呼吸急促、极度疲劳等症状。怀疑是病毒感染造成凝血功能异常,患者的体内出现微小血栓斑块导致循环系统堵塞,甚至可能对大脑、关节有「灾难性」影响。

Buonsenso 运用「单光子电脑断层扫描仪」(SPECT-CT)检查这些微小血栓是否造成肺部血流变化,从11名确诊患者中发现,染疫后的微小血栓及血管内壁的损伤,的确可能导致肺部血流量下降。但是,影像扫描中并未找到明显「斑块」,因此这些患者并不符合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标准。

一名住在巴黎的研究生Marta Esperti在染疫后,陆续出现疲劳、走路时呼吸困难、持续发烧、关节疼痛等症状,但血液检查、X光检查及其他病理报告都显示她的身体状况正常。后来Esperti接受单光子电脑断层扫描仪检查,发现她的右肺部「几乎全蓝」,血流状态明显有受影响。

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生化学专家Resia Pretorius则警告,COVID-19造成的微小血栓斑块,可能在血液当中流动,在长新冠患者身上引起过度凝血。而血栓可能会造成肺部、大脑等器官损伤,即便染疫时病情较轻微,也可能在感染后数周增加心臟病与中风的发生风险。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急诊医学部的主治医师David Lee认为,无论是急性感染COVID-19或是慢性长新冠,感染病毒引起的微小血栓现象并没有太多不同,他估计70%长新冠患者出现呼吸问题,至少有30%发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而自律神经受到干扰又会导致心率、呼吸、消化功能受影响。血栓也可能引起疲劳与脑雾。

不过,目前尚缺乏明显证据能够证明微小血栓是引起长新冠的主因,只可视为一种「凝血假说」。更多的科学家在招募康復者,接受单光子电脑断层扫描仪的检查,以及其他改善凝血机制作法的小型试验,希望进一步确认两者之间的关系。

(图/潮健康提供)
(图/潮健康提供)

●染疫后病毒持续复制? 肠道中仍有病毒RNA

专门研究细菌与病毒美国微生物学家Amy Proal 认为,当感染急性期过去COVID-19病毒依然会在体内持续造成伤害,她在一项针对44名染疫死亡者的尸检研究中,发现大脑、肌肉、肠道和肺部仍存在病毒RNA。这项研究显示病毒会在人体内部持续复制,但与长新冠的关连并不直接。

病毒既然能躲在肠道组织中,可能是引起长新冠的元凶?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医科大学(Medizinische Universität Innsbruck)胃肠病学家Herbert Tilg招募46名染疫者,其中21名出现长新冠症状,经内视镜检查发现他们的肠道组织都含有病毒RNA,表示在长新冠患者的身上,肠道组织中仍有病毒存在。

体内持续存在的少量病毒,是否与长新冠有直接连结?还需要更多的科学实验证明。现阶段已知的事实是,长新冠患者的粪便、尿液、血浆中仍可侦测到病毒RNA。也有人认为抗病毒药物能帮助清除残余病毒、减少长新冠症状的方法,不过,目前为止的试验都没有明确证实有效。

(图/潮健康提供)
(图/潮健康提供)

●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异常? 有认知障碍者更明显

第三种引起长新冠的可能理论,则结合感染后的微小血栓及康復后持续存在体内的残余病毒两种机制,认为这两者共同影响了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免疫异常」的一系列反应。

一项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的报告指出,长新冠患者在3个月后出现疲劳及其他症状,从血液检测发现,这些人的免疫系统一直处「高度警戒」状态。

该项研究发现,长新冠患者到了感染后的8个月,体内的干扰素数值还是非常高,而干扰素是免疫系统为抵抗病菌入侵制造的蛋白质。除了人体之外,史丹福大学的动物研究预印本也指出,在小鼠鼻腔植入COVID-19病毒,会造成大脑发炎与神经症状。在长新冠症状的患者对比中也发现,发生认知障碍者的血液中发炎指数较高。这些发炎指数并非标准的血液检验项目,却可能对瞭解长新冠如何影响患者相当重要。

●英国展开长新冠临床试验 望找出明确治疗方法

「长新冠」尚未找出确切原因,在临床上如何给予明确的诊断也缺乏一致性的标准,部份科学家认为「长新冠」被视为一种疾病,实际上却是一系列形态殊异的症状。

为了解决定义并寻找有效治疗方法,英国已开始进行《STIMULATE-ICP》研究,招募4500名长新冠患者,将他们随机分配用于抗凝血剂、抗发炎药物、抗组织胺药物三组,并收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希望从中找出针对「长新冠」明确有效的疗法。

Marta Esperti的个案也有进展,她在服用抗凝血药物一年多之后,已能正常生活与运动,但还无法跑步并搬运重物,也偶尔有疲劳症状。2021年12月她二度感染COVID-19病毒,发生严重虚弱的后遗症,直到3月下旬接种第4剂疫苗才好转。

然而,Marta Esperti的肺功能虽然有所改善,影像检查却显示她的肺部没有变化,因此长新冠是如何引起她的身体症状,仍是未解开的迷团。

负责领导《STIMULATE-ICP》研究计画的伦敦大学心臟病学家Amitava Banerjee认为,治疗COVID-19急性期的抗病毒药物试验进展相当迅速,但如何治疗、改善「长新冠」的各项研究才刚刚起步,人类面对病毒带来的变化,仍须抱持谨慎谦虚的态度。

文章来源:本文由《潮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潮健康 #长新冠 #新冠肺炎 #新冠后遗症 #脑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