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灵芝、樟芝之后,桑黄可望成为21世纪的明星保健食品!曾任中华民国真菌学会理事长的吴声华指出,台湾桑黄产业近期快速增温,在网路搜寻的数量已超过灵芝与樟芝,是值得留意的新兴药用真菌!他强调,桑黄是关注健康产业的企业应重视的新兴项目,国内已有多家生技大厂陆续投资生产与销售桑黄,未来市场前景可期。
药用真菌灵芝、牛樟芝及桑黄的拉丁学名命名者,享誉国际真菌学界的吴声华,1990年于芬兰赫尔辛基大学植物系取得真菌学博士学位,在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服务30年,曾担任国际真菌学期刊FungalScience主编,2009年担任亚洲真菌学大会主席,也是药用真菌灵芝、牛樟芝及桑黄的拉丁学名命名者。
吴声华指出,1980年代中期到2000年代中期约20年间,是台湾灵芝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灵芝在台湾风行20多年,1990年代起樟芝保健在台湾掀起流行,经营的企业数量及产值,在2010年左右超过灵芝。
2019年杭州召开第一届中国桑黄产业发展大会,同时成立中国菌物学会桑黄产业分会。台湾的桑黄产业也在近期有快速加温的情况,在网路搜寻的数量结果甚至超过灵芝与樟芝,是值得留意的新兴药用真菌。
吴声华表示,桑黄在中国的应用已有2,000多年歷史,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的桑耳一词,桑黄一词最早出自唐朝初甄权所着的《药性论》。桑黄在歷代医药书籍都有记载其功效,明朝李时珍所着的《本草纲目》,记录其有「利五臟、轩肠气、排毒气」作用,但真正广为利用,则是从日本与韩国开始。
1968年,日本学者研究发表了桑黄具有卓着的抗肿瘤功效,发现在10多种菇蕈种类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效果中,桑黄的肿瘤抑制率高达96.7%,是所有受测菇蕈中最高的;韩国也在1997年把桑黄菌丝体开发成为抗肿瘤的辅助药品。
桑黄类真菌是复合种类的概念,学者过去对于桑黄种类的区分不清楚。吴声华在2006年邀请国内外专家,针对桑黄类真菌进行分类研究,2012年发表正宗的桑树桑黄是一个新种,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台湾与缅甸等地,只生长在桑树的树干。
吴声华表示,目前已知的桑黄属共15种,通常与其寄宿的树木种类有专一性,只有桑树桑黄这种长在桑树上。研究也显示,桑树桑黄的成份及功效,优于其他的几个相近种类。
吴声华进一步表示,自1968年起,由日本、韩国、中国与台湾等学者的研究证实,桑黄不仅抗癌效果卓着,更具有广泛的保健功效,包括护肝、助眠、防治骨质疏松、延缓老化、抗失智、镇痛、提升免疫力、抗氧化、抗发炎、免疫调节、降血糖及降血脂等。
食品工业发展研究所与科博馆合作研究,发现桑黄防治骨质疏松的两个化学成分,已成功申请到中、日、韩、台的专利。
此外,农业试验所与静宜大学合作开发相关延缓老化的产品,并已获得「具抗氧化与延缓衰老功效之菇类萃取物的用途」专利,该专利中提到,利用桑黄子实体与菌丝体配合其他菇类,具有抗氧化与延缓衰老的功效。
吴声华认为,桑黄兼具广效且积极的保健特点,且安全温和,对于市面上许多的保健食品具有高度的替代性。广泛的功效使得桑黄具有日常型保健食品的条件。桑黄除了做为多功效保健食品,也有医药开发的潜力。因为桑黄不像樟芝、灵芝有明显的苦味,本身无特别味道(萃取后则有微酸苦味),因此方便开发作为食品。
他说,桑黄可内服可外用,功效广泛,可朝多项产业发展,切入各类的人体健康维护,相关保健食品及保养品,在日、韩、中、泰等国,早已有开发及销售。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