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财讯》报导,近两年,不少上市柜公司如国巨、鸿海、富邦金、国泰金、南纺、元太屡屡公告取得或处分海内外私募股权基金,处分利益动辄千万元台币,甚至上亿美元,获利相当可观,显示曾在台湾沉寂一时的私募基金又热络起来。不仅法人客户借私募基金杠杆资本影响力,高端客层也把私募基金当作另类投资配置。
根据勤业眾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与台湾併购与私募股权协会的统计,2020年台湾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总额37亿美元(约1099亿元台币),创歷史新高,随着高资产客群对另类投资愈来愈有兴趣,2021年和今年可望再刷新纪录。
《财讯》报导指出,私募投资向来不会透过零售通路推荐给一般客户,资讯也相对不透明;一次交易至少10万美元起跳,一般人根本玩不起,但一经接触,就会发现项目五花八门,从投资太阳能电厂、加密货币挖矿、外匯高频交易、音乐版权资料库、连锁餐饮门市都有,宣称的年化报酬率(IRR)至少20%起跳,令不少投资人跃跃欲试。
稳定配息? 可能赔上本金
《财讯》报导指出,近来就有资产管理公司或家族办公室,透过人际网络,销售代理海外私募基金。只是赚大钱的有,反例也不少。曾在香港金融业工作、现在台湾从事高端理财顾问的高先生(化名),就正为自己的案子头痛不已。
几年前他投资了一檔私募基金,主要是放款给香港上市柜公司做「表外融资」,也就是不会显示在正式资产负债表上的融资放款,台湾其实也有民间融资业者提供中小企业取得垫款融资,利率很高,但倒帐风险也不小。
他回忆,当时DM上载明该商品属于「稳健收息」,年化报酬率约10.5%,由香港持牌的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募集与管理,保管银行为香港银行,也有信托业者监理,只是基金公司注册在塞席尔,看似很完美。他想,虽然非正式管道的融资,但只要基金公司确保授信方抵押的股票足额,徵信业者严选放款对象,就算股价有波动,债权应该也都能保全,所以他就透过台湾总代理投资了5万美元。
超高报酬? 伴随极大风险
没想到近两年香港金融环境剧烈变化,不少公司股价暴跌,基金开始不能正常配息。高先生向基金公司要求提前赎回,却得到:「现在香港各行各业都辛苦,我们不应该在此时雨天收伞、抽人银根」的说法;而且为了配息,基金公司也把作为抵押权的股权都卖掉了,现在不仅一年没配息,连本金也拿不回来,他和一群台湾投资人正准备要对该基金公司提起跨国诉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