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面临高通货膨胀威胁之际,美国与西方国家都期望中国能尽快恢復生产以解决商品短缺所造成的物价上涨问题。不过美媒《华尔街日报》却提出另一套理论,声称对全球其他国家来说,中国经济减速可能可能反而会使通货膨胀回落。

《华尔街日报》说,由于疫情导致中国大规模封控和企业停工停产,中国这个全球第2大经济体的增速今年有所放缓。北京虽已公布一系列刺激政策,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只要仍可能面临新的封控,官方设定的2022年约5.5%的GDP增长目标就不太可能实现。

报导指出,在目前物价上涨挤压消费者支出、各央行纷纷加息之际,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增长也在放缓,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将进一步拖累全球经济。

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减速对其他国家来说可能也有好的一面,如果中国出口商品降价,可能使全球通胀回落。美国荣鼎谘询公司中国市场研究主管莱特(Logan Wright)指出,中国地区的供应链问题出现缓解,另一方面随着通胀侵蚀家庭收入,西方对消费品的需求正在降温,库存过剩的中国制造商可能被迫降价。对全球而言,这可能意味着抗击通胀需要调整利率的次数比当前估计的要少得多、幅度也小得多。

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罗格夫(Kenneth Rogoff)警告,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仍可能导致封控加强,进而对全球供应链中造成新的干扰。「一旦这些问题向坏的方向发展,中国肯定会输出通胀」。中国推动基建计划仍可能推高全球铁矿石、铜和大宗商品价格,如果其经济復甦力度超预期,石油和煤炭需求也会拉高。

但渣打银行驻香港首席中国经济学家丁爽认为,即使中国的需求确实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但其作为制造业大国,所生产的产品对全球通胀趋势的影响力更大。他表示,中国制成品价格的下行压力意味着,各种价格相关因素的净效应将有拉低通胀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放缓可能抑制全球通胀

#通货膨胀 #中国 #经济 #封控 #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