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恬率团队举办废物交换大会,从生活实践资源循环理念。(成大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林心恬率团队举办废物交换大会,从生活实践资源循环理念。(成大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成功大学环境工程学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团队研究调查指出,全台超市每年产生约1.5万公吨塑胶垃圾,团队指出,循环包装、超市蔬果裸卖、自备容器或租借容器等绿色消费风气在欧洲日渐普遍,据统计,企业20%的一次性塑胶包装重复使用,还可创造千亿美元商机。

成大指出,该团队针对零售业包装减塑研究,获《Waste Management》国际期刊刊登,此外,团队也设计一套科学化工具,让零售业者可快速分析自己的包装垃圾减量潜力及碳足迹减量潜力,也获得业者的好评回馈。

林心恬说,环保不只是口号或是别用塑胶、做好分类就好,从工程科学角度来看,PET、PE、PP等各种不同材质组成的塑胶使用量有多少、被用在哪种产品、怎么做可以有效减量等,都有不同减塑实践策略,透过科学角度进行系统性、巨观思考与研究,能告诉大家减塑如何具体规画。

她说,零售业包装减塑研究歷时1年,从现况调查开始,团队综合分析包装用量及材质、通路贩售份数、不同减量策略的减塑比例,以及消费者採用倾向,找出超市具有包装减量潜力的商品类别,也发现对于不同商品可以强化不同策略的推动。

她举例,例如牛奶罐使用的塑胶很多且厚,为了达到牛奶运送、保存等效果,也许可朝轻量化设计的角度思考减塑的具体方法。

#包装 #减塑 #团队 #减量 #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