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看对趋势与方向,才能让有限资源创造最大效果。 全国校长公认「最佳办学」「最具潜力」的大学校长,他们是如何看见未来高教的正确选择

到底哪一所大学比较好?」每逢入学考季,皆成为网路热议话题。而若能搜集到在第一线治校的校长们意见,由他们来点评其他学校,藉由他们的内行观点,或可让大学的评价,更为独到、犀利。

2012年,《远见》率全台眾媒体之先,推出「大学声望调查」,邀请各校正、副校长进行「校长互评」。除了询问「回顾过去一年,您认为哪所学校整体办学声望最高?」并进一步询问「展望未来十年,您认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大学是?」,藉此找出每年的「年度MVP」与「最佳潜力股」。

年度MVP学校〉臺大夺冠,北医、逢甲唯二前十私校

(图/ 远见提供)
(图/ 远见提供)

2022年的「MVP学校」由国内高教龙头臺大夺得,臺大多年皆为校长们的集体共识,更是台湾唯一曾进入QS和THE两大国际大学排名「双百大」的大学(表1)。

办学最佳私校,则由医科大学的北医,以及综合大学的逢甲双箭头领军。北医近年推动「生医新创生态圈」,被视为医事人才转型的代表学校。逢甲则深化理工研发与中台湾在地企业的连结,连续多年获选企业最爱私立大学第一名。

未来潜力股学校〉阳明交大居冠,中山、中兴大跃进

「未来潜力股」第一名是阳明交通大学,阳明交大挟带工程名校与医科顶大两校合併的利多题材,一举超越臺大,登上最具未来性的学校(表2)。

第七名中山大学,去年同时囊括「国家重点领域研究学院」「国际金融学院」「双语标竿大学」「后医系」四大人人争抢的国家级高教政策,从去年第22名跳升进前十,看好度爆衝15个名次;中兴大学同样受益于获准成立「国家重点领域研究学院」和「后医系」,看好度从去年第25名跃升到今年第九。

锁定三大办学面向,各自往前衝

每年的排名定是源自前一年的努力,甚至是更早之前的规划,《远见》特别询问各校正副校长,如何拟定自身学校的办学方针?又是如何锁定重点面向、让资源集中发挥最大效益?

从MVP大学校长的回答中,可以看见两大步骤:先理解自身学校优劣势与定位,再从当前受重视的办学面向中,锁定最能发挥的项目,集中资源衝刺。2022年,校长们最重视的三大办学面向,分别是「产业连结」「跨域整合」和「国际合作」。

面向一〉产业连结

校外资源的引入、产业的连结、校友的回馈,往往成为学校办学资源的大补帖。「理工医」科系多的学校,长此以往都较占优势,因此「人文社科」为主大学能否逆转宿命,则成为重要课题。

面向二〉跨域科系

另外,就校长的视角,一所学校能否打破校内科系壁垒,「整合各学系能量,塑造更大的研究能量」「推出跨领域多元学程」亦是重中之重。其中,54.2%的正副校长认为「AI人工智能」是最重要跨域范畴,其次是「永续应用与服务」(29.8%)、「智慧医疗」(24.8%)、「智慧制造」(23.7%)、以及「健康长照」(21.0%)。

面向三〉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包括两大面向,一是「师资提升」,例如,延揽国际师资、跨国学术交流,二是「学生交流」,例如,招募国际学生、推动双联学制、开办国际合作学位等,不只让国内优秀学生有机会出国拓展视野,也可以让不能出国的学生,在国内就拥有「类出国」的学习环境,打造未来人才。

《远见》特别邀访今年表现极佳的两所大学:未来潜力进步黑马「中山大学」、年度办学人文社科大学亚军「政治大学」两所学校校长,分享如何成为一所MVP大学!

本文作者:谢明彧

(本文摘自《远见杂志7月号433期》)

《远见杂志7月号433期》
《远见杂志7月号433期》
#中山大学 #大学 #互评 #校长 #谢明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