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他生前的「安倍经济学」也被拿出来回顾,但国际事务专家郭正亮指出,其实「安倍的第三支箭从来没有成功过」,日本的企业结构性竞争力未能重新创造;此外,日本秉持「雁行理论」,以为在亚洲可以一直做头,严重低估了中国大陆的科研能力,并且低估了美国与亚洲其他国家联手的力量,如韩国三星、台湾台积电;致使日本在互联网、ICT、AI时代未能跟上脚步,电器工业至今已完全被中国所取代。

郭正亮今(10日)在《国际直球对决》节目中谈到1985年的「广场协议」,美国当时逼日币升值,害日本经济走下坡;他说,日币过去曾迅速升值,从240变120,升值了1倍,那段时间台币也从40升值到28,甚至到27都有。但重点还是「安倍的第三支箭从来没有成功过」,日本从广场协议后企业体制的转型,没跟上所谓ICT的时代;而美国很明显就是在亚洲找到另外两个合作伙伴,就是韩国跟台湾,整个半导体跟ICT产业,日本就没有跟上。

(影片来源取自《全球大视野》若有移除请见谅)

「我觉得日本弄错了两件事」,郭正亮说,因为日本一直有一种「雁行理论」,以为它在亚洲可以一直做头,然后所有的国家都在它后面飞,亚洲四小龙是第二层,中国大陆崛起是第三层,「这个是完全错误的概念,中国大陆是一个大陆型的经济崛起耶!你怎么可以把它理解成印尼呢?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错误。」而且中国大陆有50、60、70年代的重工业,包括国防工业科技的积累,它只是不知道怎么做出适合国际市场的商品转型,可说日本严重低估了中国的科研能力,这是一个很重大的判断错误,

而第二个错误就是,日本低估了美国一旦跟别人联手的时候,有一些产业个别会超过它,比如说韩国三星的崛起,还有台湾的台积电,靠半导体就闯出一片天,韩国的汽车虽然没有日本那么好,但现代汽车也走出了一片天;也就是说,亚洲还有一些国家搭上了美国的线,在企业创新跟竞争力做了更大的努力,郭正亮说:「简单讲就是我觉得日本在1985年~2000年,这样的产业政策是失败的。」

郭正亮表示,后来安倍晋三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番诊断,「我认为如果没有企业界的竞争力重新创造(第三箭),其他那些都是虚的啦,货币、财政(前两箭)那些都是政府点火就有的,后面他讲出一些社会政策,例如新希望、生育资源、社会保障等,我觉得这种东西都是空的啦」,如果没有酝酿新一代强有力的产业竞争力,现在看就会愈来愈清楚,「比如说互联网时代,你有没有看到日本的国际级企业?没有;ICT基本也没有,然后现在到了AI时代,AI也基本上没有。」

郭正亮分析,日本的新能源汽车开始被中国追上,因为它一直没办法创造出一种很蓬勃的新一代企业动力,久而久之就变成是个别分工,比方说半导体就变成是化学原料特别强大,可是那并不足以创造出一个大的产业,虽然掌握到一些个别的利基型技术,可是没有弄成一个面,并不像汽车工业当年有那么大的成就,而且电器工业已经完全被中国取代了。郭正亮回忆:「记得高中的时候,索尼(Sony)在我面前就跟神圣的产品一样,现在人们对索尼的产品已经不再追逐了,不是吗?」

#郭正亮 #日本 #安倍晋三 #安倍经济学 #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