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财经》报导,自今年7月6日,西安确认中国首例感染Omicron BA.5变异株的本土病例以来,截至7月17日的不到两周时间内,中国多地已报告了多达10种Omicron 变异株。新冠病毒的加速进化也引起科学家们的担忧。
7月17日,成都通报,最新一轮疫情基因测序分析,感染者感染的是Omicron 型变异株BA.2.12.1,在大陆国内本土疫情数据库中尚未发现同源序列。
BA.2.12.1是今年早些时候在美国最先发现的,为BA.2变异株分支,但传播性较BA.2高出23%至27%。BA.2.12.1一度成为美国主导的流行株,不过后来被BA.5逐步替代。目前在美国,BA.5已经占到了65%以上的新病例。
另外,在甘肃兰州最新一轮疫情中,监测到了Omicron变异株BA.2.38,该变异株也是BA.2变异株的分支,近期在印度流行。在截至7月2日的30天内,BA.2.38占据了印度约30%的新增病例。
中国本土监测到的其他Omicron变异株还包括上海、天津和青岛报告的BA.5.2.1变异株;广州、佛山和北海报告的BA.2.3变异株;广东、上海和临沂报告的BA.2.2变异株;西安报告的BA.5.2变异株;大连报告的BA.5变异株以及天津报告的BA.2和BA.4变异株;珠海报告的BA.5.1变异株。
值得关注的是,以上所有的Omicron亚型变异株都为境外流行的毒株输入中国的。例如上海首次监测到的BA.5.2.1变异株,就是今年5月首次在比利时发现的,并在欧洲多个国家传播;BA.2.3变异株也是美国首次发现的。
一位公共卫生专家表示,「这意味着我们仍然应该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动态清零政策。发现输入性的疫情扩散,就要及时扑灭。」
按照中国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要求,对入境人员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在截至7月17日的一周内,中国平均每天报告了390例本土新增新冠病例,较前一周的340例有所增长。然而对于多地的疫情,流行病学调查都尚未发现病毒感染来源。
报导称,在今年3月开始的一轮中国疫情中,大部分人感染了Omicron BA.2变异株。而在过去的几个月里,Omicron已经进化出更多的变异株,病毒传播速度也更快。例如首次在南非发现的BA.4和BA.5变异株就比BA.2有大约13%至15%的传播优势,并且还可以逃避BA.2的免疫力。
有病毒学家介绍称,虽然这些变异株的名字各异,但都属于Omicron,从病毒结构来看差别不大,病毒传播过程中,平均每个月大约出现2个左右的氨基酸位点变化,基本特性相似,免疫反应也差不多。
儘管从目前真实世界报告的数据来看,无论是BA.2.12.1、还是BA.2.38或者BA.5变异株,都显示它们并不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警惕,因为这些变异株逃避免疫的能力会导致大量的再感染,而且由于它们的传播速度很快,也可能会加速新的变异。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布的最新数据,在BA.2和BA.2.12.1流行的情况下,接种两剂mRNA疫苗对抗新冠重症的有效性大幅降至24%,而接种第三剂加强疫苗对抗重症的有效性可提升至52%至69%。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指出,「数据显示,从病毒感染细胞的情况来看,Omicron的致病力下降了,但病毒的复制速度增加了,而且病毒仍在不断地变异和进化,这可能会导致现有疫苗的保护力下降,已经给我们带来新的挑战。」
徐建国认为,感染的人越多,病毒变异的几率也越大,这是不争的事实。「病毒变异速度很快,一些变异株的抗原性可能会发生变化。」他表示,「所以我们一定要寻找新的方法和技术,切切不能大意,应该高度警惕疫情的发展。」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