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国安会副秘书长张荣丰即将在明天出版新书《无烟硝的战场:从威权到民主转折的国安手记》,他在书中披露,90年代讨论《美日安保条约》对台湾的意义时,一位迄今仍在拜登政府担任重要职位的美方官员,直率的说:「台湾的朋友要认清楚,就美国而言,对台湾安全最重要是《台湾关系法》,这是美国的法律,相当于《圣经》。至于你们关心的《美日安保条约》,就如一本平装的廉价小说!」

1988年蒋经国总统逝世后,张荣丰由时任总统的李登辉招募加入总统府幕僚团,主要负责大陆政策规划;1996年台海危机,他进入国统会担任研究委员,负责召集幕僚小组制订应变计画,此计画即为后来的「十八套剧本」。民进党执政后,亦于2003年担任国安会副秘书长。

曾任李登辉政府密使的张荣丰,如今将当年两岸秘密管道建立,到第二次台海危机运筹帷幄的过程,以手记方式撰写成《无烟硝的战场:从威权到民主转折的国安手记》,由东美出版事业有限公司于7月22日出版。

张荣丰在书中自述,由于工作的关系,90年代和国际人士有较多的业务往来。这些人士有的是对手,有的是盟友,还有一些则是敌是友扑朔迷离。

面对与中共的往来,张荣丰以「中共善用隐晦幽微语言」来形容。他说,所有谈判的内行人都知道,双方进入谈判细节前,如何设定有利己方的议题,是决定一场谈判胜负的关键所在。换言之,设定议程最主要的任务,是将能达成我方目标的议题放入议程,同时将会对我方目标造成伤害的议题排除在外。

张荣丰指出,中共常将有利的议题,用一种隐晦、概括式的语言包装成为谈判的「原则」,再利用各种饮宴、参观、餽赠等热情的款待,让对手卸除心防,接受其所提出的谈判原则。

他举例,例如对台湾的「一个中国」、「九二共识」,与柯林顿政府谈判加入WTO的「入世三原则」等。这些「原则」事实上都是有利于中共谈判的议题,最后都成为谈判桌上制约对手的重要杠杆。

张荣丰也说,多年来和中国打交道的经验告诉我们,不管接待单位如何热情款待,接见的领导层级再高,引用的诗词多么感人,都必须记住:「中共的组织纪律,超越所有的个人交情」。其实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金科玉律,中国古代就知道和对手交往必须遵守「大夫无私交」的道理。

面对与美国的往来,张荣丰以「美式风格坦率明快」来形容。他说,相较于中国对重要议题,时机不成熟之前不轻易表态、摊牌,美国的对手在谈判桌上的表现要坦率许多。

张荣丰提及,记得在一次讨论《美日安保条约》对台湾的意义时,一位迄今仍在拜登政府担任重要职位的美方官员,直率的说:「台湾的朋友要认清楚,就美国而言,对台湾安全最重要是《台湾关系法》,这是美国的法律,相当于《圣经》。至于你们关心的《美日安保条约》,就如一本平装的廉价小说!」

他说,美国的朋友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我方提出的解释或说法通常不太感兴趣,有时他们会说:「I Don’t Care!」他们更感兴趣的是:「What’s the Next?」

面对与日本的往来,张荣丰以「台日对话进入本音层次」来形容。他说,面对民主台湾,以及台湾海峡的状况,日本势必要有一套对台湾的新策略。同时随着台湾民主化后,民间力量的解放,过去台日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又重新恢復。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总统主政的90年代,台日间对话已逐渐能进入「本音(honne)」的层次。

张荣丰也提到,1996年在中共解放军飞弹威胁下,李总统54%得票率当选中华民国第一届民选总统,日本朋友送给李总统一顶日本古代武士的头盔,并以日本古语「胜者尤须繫盔绪」相赠,意义十分深远。他说,如果双方国家利益一致,能够进入本音层次的对话,将能深深感受到日本是一个有礼、体贴,有内涵而细腻的民族。

#张荣 #谈判 #美国 #美日安保条约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