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左化鹏专栏】这里所说的「羊羹」,不是羊肉羹,它和羊肉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就好像台湾的「鸡卷」,不是鸡肉卷,内馅没有一丝鸡肉,两者皆名实不符。

羊羹,是日本极具代表性的和菓子,制作方法极简单,先煮一大锅「寒天」,日本人説的寒天,就是台湾人称的石花或洋菜,如果您到东北角海岸旅游,在瑞芳附近,就可见到小摊贩兜售这种玩意儿。俟水煮沸后,加入红豆、花生、或不同口味的栗子、山芋、抹茶、无花果⋯最后再加砂糖或蜂蜜,冷却冰镇后,用模具定型,就成了各种不同口味的羊羹。

许多人到日本观光,常会购买自用的药物和化妆品,也会顺带一些各式各样的羊羹回国当伴手礼。其实台湾早些年也买得到本土的羊羹,记得小时候,小孩子的零嘴甚少,我算数好不容易考及格,父亲还会买一条羊羹,给我当犒赏品呢。

后来台湾的经济大幅改善,人民生活富裕了。糖果、饼乾、巧克力等洋菓子大量进口,市面上应有尽有。羊羹、铜锣烧、红豆丸、麻糬等和菓子,人们司空见惯,也就不足为奇了。

说到羊羹,不得不提一位羊羹迷,他就是被日本人誉为「永远的当代作家」夏目漱石。他在小说「草枕」中,借他人之口説:「我在一切小吃里最爱吃羊羹,它的质地光滑细腻,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出半透明的光泽,怎么看都是件玲珑可爱的艺术品,在西洋点心中,没有一件能给人如此快感的」。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家中食指浩繁,他从小舅舅不疼姥姥不爱,被父母两度送人当养子,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养成了阴郁的个性,他只好从中国的典籍中寻求慰藉,熟读了史记,左传、老庄、易经,最喜宋玉、韩愈、鲍照、晏殊,他的汉文底蕴深厚,自己取名夏目漱石。他本来希望成为汉学家,不料却阴错阳差,变成了英文教授。

小夏目中学时英文成绩不好,一度因此留级,他说:「我看到英文,就深感厌恶,连拿到手上都讨厌」。为了升学,他只好苦背英文字典,后来竟然考上帝国大学英文科,并以第一名毕业,他先在中学教英文,后来,被日本政府保送到英国留学。

在伦敦就学期间,他感到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他说:「伦敦就像满脸煤灰的悍妇,在伦敦城中散步,吐了口痰,仔细一看,就像是一团黑块」。他又说:「行走在英国的绅士之中,就像是步行于狼群中的茸毛犬,过着卑怜凄惨的日子」。日復一日,夏目漱石足不出户,得了忧郁症。不及两年,他就缀学回到日本,为五斗米折腰,在大学教牛津腔的英文。

每天看到ABCD,对他而言,实在是一种折磨,为了排忧解闷,他一头栽进了文学的领域,回国十一年间,他笔耕不停,写了《我是猫》、《少爷》、《草枕》、《三四郎》、《心》、《明暗》等着名的小说,成了日本明治时期文学家的代表。

可惜,喜欢吃羊羹的夏目漱石,天不假年,才四十九岁,就因胃溃疡辞世了。日本政府为纪念他,将他的头像,印在一九八四年至二千零四年的日本一千元纸币上。

好了,只是说羊羹,拉拉杂杂竟然扯到了夏目漱石,实在离题太远,就此打住。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照片来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羊羹 #夏目漱石 #英文 #菓子 #伦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