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汉光38号演习刚刚开始,左岸当然会条件反射的各种回应,与汉光演习以防御和反登陆的基调完全相反,左岸的演习就以抢滩、登陆、夺岛为主要目的。解放军报在7月19日发布的登陆作战影片就是如此,虽然宣传词特别强调「画面超燃」,但是在军事专家眼中就是一出样板戏,可以逐段逐格的挑出问题。
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张竞博士表示,共军的《特战尖兵抢滩登陆一击毙敌,画面超燃!》,给外行人看或许是「超燃」,但是以军事专业角度来分析,却是处处问题点,「漏洞处处,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拍摄军事演习真是献丑不如藏拙,不要弄巧成拙,反而弄得难堪。
张竞还特别逐个镜头的说明、纠错,以及吐嘈,在看看热闹之余,也能看看门道。
1. 登陆舰艇打开舰艏大门,放下跳板以便以人力下卸胶舟时,受到浪涌严重限制,因此必须接近海岸极近锚地方能作业,如此将丧失隐匿突袭战术利基
2. 突击舟艇海上阶段,乘员虽可持枪警戒,但须与舟波队形配合,通常是会编成「雁形梯队」向两侧延展,期能避免误击。所显示类似横队,其实是充满误击友艇风险。此外乘员搭乘舟艇时还在救生衣外背负背包,亦是违背常理。
3.由舟艇登滩状况显示,该任务部队搭乘舟艇于白昼阶段,运用舷外机动力接近滩岸水际线,显然是无意运用夜暗操桨蹑行隐匿接敌,如此高调运动,但却位编成合理战术运动防护队形,让人难以置信。
4.任务部队人员登陆后不立即脱除救生衣,而且还是相对笨重之夹克式救生衣,而非轻便充气式救生衣,影响其运动自不待言。部队运动路线与滩岸水际线平行,更是违反滩岸区运动最基本原则。
5.任务部队登陆后不以垂直于滩岸水际线之运动轴向,迅速脱离无隐蔽更无掩蔽之滩岸区,儘速从可进出滩岸之缺口与通路离开滩岸区,运用地形地物与植被覆盖物获得隐蔽,更是违反战斗作为常理。
6.特战突击任务部队登陆后,除非迫不得已,否则应儘量避免穿越开阔空间接近敌方。 不过看起来这是作秀拍片,前往靶场暖身动作吧?
7.讲求快进快出之突击任务,採取如此高调方式登陆,又纳编狙击手携带远程狙击枪,其实就有点牵强。特别是在如此近距离靶场实施远程狙击枪射击演练,会不会是拿大关刀剁肉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呢? 这是AMR-2狙击步枪吗?
8. 这是CS/LS-7衝锋枪吗?衝锋枪採取此种射姿,有点奇怪;但真正问题是演练人员脸部与手部未以油彩覆盖偽装,又配戴头部防护盔,此与特种作战人员标准配备与偽装显然是有所落差。
9.显然演练部队是配备95式自动步枪,不知各位是否注意到 在2张附图中,不但是两位射击演练人员握枪位置不同,而且一位是用右手扣板机,而另外一位则是用左手扣板机。
10.突击队员穿越长草区接敌,手部脸部未进行偽装,此时特别明显;居然将袖子卷起来,难道芒草不会割人?更让人百思不解。以密集纵队便步行进,而非潜行或伏进,其中取舍利弊值得讨论。密集前进时,后续人员枪口未朝外,而是朝前,可能误击领先人员,亦是欠缺考量。
11.相较起来,人员低姿态潜行,而且长袖着装就比较合理,只是手部脸部未经偽装,实在不算是理想。
12.脱离长草区提供隐蔽,部队是否应在进入空旷区前展开?还是保持密集纵队便步前进,是否合理?或许亦可考量以跃进方式通过空旷地区?
13.攀爬登高,运用手握器协助,完全合情合理。
14.背负重物,藉由绳索攀爬登高,居然未曾藉助于手握器,完全徒手,连手套都不戴,这太夸张神勇了吧?
15.以复列密集纵队便步通过长草区,获得隐蔽以便接近敌方目标,其实是缺乏敌情警戒考量。
16.这位狙击手所选择射击位置,违反狙击位置选择所依据之基本原则不说,连相关配套偽装亦未执行,这是存心要当敌方狙击手标靶吗?
17.突击队员分成两个小组,从两个不同接近路线,针对同个独立建物执行突入搜索;从屋侧潜行蹑步接近相当合理,但从建物前方空旷处,直接以快步接近,而非逐次跃进,这就欠缺敌情考量。
18.从独立建物前方开阔处接近之小组兵力,留置人员面对建物反向负责警戒,基本原则并不算错,但其所选择位置,却未考量对其后方建物,应有适当掩蔽为宜。
19.从建物侧方接近之小组兵力,在搜索人员进入建物后,留置建物外担人警戒,并掌握搜索作业后之脱离路线敌情。
20.独立建物搜索完毕后,两小组同时脱离,而非分批逐次脱离,亦于住民地建物搜索程序理择不尽吻合。
总结:作秀影片看看就好,观察共军演训影像视频,其实更可以作为吾人自我警惕使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