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1992年海基海协两会香港会谈3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所长杨明杰发表文章表示,九二共识体现两岸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商谈过程虽对协议文本中表述一中原则问题存在分歧,但分歧没有阻挡共识达成,双方最后搁置对一中政治涵义的暂时分歧。
新华社昨(30)日刊登杨明杰发表之文章「『九二共识』的思想内涵与歷史意义」,指两岸于30年前选择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如今,体现搁置争议、求同存异政治智慧的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杨明杰表示,1992年10月香港会谈及其后两会一系列函电往来,双方达成了共识,其核心意涵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九二共识虽然是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的共识,但其过程和内容均有明确的文件和文字记录。杨明杰强调,九二共识的歷史面貌十分清晰,没有任何「模糊化」空间,任何人、任何势力都否定不了、歪曲不了。
杨明杰说,两会商谈过程中,对如何在协议文本中表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问题存在一定分歧,但分歧没有阻挡共识达成。两岸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共同态度,搁置对一个中国政治涵义的暂时分歧,充分彰显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民族大义,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求同存异智慧。
杨明杰表示,九二共识是两岸两会商谈的前提,是两岸政党交流的基础,是两岸协商涉外事务的基础,是两岸高层互动的基石,对于推动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不仅是推动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也是开启两岸民主协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的政治基础。未来两岸不管是以何种方式开展对话沟通、民主协商,都必须坚持九二共识中「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核心要义。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