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过去了,每天在或多或少固定常规的监狱中凌乱地度过,黄昏时出海,无休止地工作,将鱼饵挂到鱼鉤上,绑支线,将主线放入海中拖曳,把线拉上来,把无意中捕到的死去和奄奄一息的生物抛回海中,把值钱的渔获抛入冷冻库。自从第一天晚上直到现在,他们没再见过另一条鲔鱼。每次拉上来的线没有钓到他珍视的鱼,他的情绪就一次比一次恶劣凶险。一旦他的船员似乎能掌握他们的工作后,他就不再和他们一起工作了;他只是掌舵,带他们出海,拖曳、放线,继续前进。他看着他的船员,一边吞云吐雾,一边用无尽的斥责咒骂他们。经过三十天后,船员们对这些咒骂已熟悉到能毫无瑕疵的模仿它们。

每天早上他们缓缓回港,冷冻库货量稀少,船长的脾气暴躁,一触即发。然后,他们会在市场上,在其他船长、船员、小贩及顾客眾目睽睽之下卸货。把浸水的白色容器卸下后,船长会开车送他们一小段路回到船上。在那里,他们被期待在烈日或倾盆大雨下休息。回到港口几个小时之后,船长会回到船上,将几包速食麵或薯片扔到甲板上,抛一两瓶水让他们分着喝,给一卷卫生纸。和第一天一样,食物经常过期,而且难以下咽。他们时常生病或肠道不适,唯一能让他们解手的地方是他们自己的水瓶或船舷外。他们不敢离开船,甚至不敢去找一个也许可以让他们得到迫切需要的擦洗的地方,或去找一间厕所。他们没有钱,连买一瓶什么饮料,或买一点食物的钱都没有。其他船只的船员似乎都不与人交谈,被他们自己的种种问题所困而脸色阴沉,眼睛下面的黑眼圈显示灵魂深处的悲伤与冷漠,这些悲伤与冷漠逐渐渗入他们的性格,将感官缩小到只求生存。船上的腐臭味变成他们自己的气味。几个人轮流蜷缩在驾驶室地板上睡觉以阻挡恶劣的天气,在那里休息大约一小时,可能是他们从第一天到第二天的唯一真正睡眠。

剩下的几个小时里,他们只有半睡半醒的麻木和沮丧,痛苦地渴望不曾到来的舒适。飢饿阻止任何反抗的商议,只有说几句愤怒的话。他们的弱点阻止了他们对船长的残酷进行报復的本能;二来是怕被驱逐。和家乡墓园那些人一样,黎剎心想,他们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塑造成必须忍耐,所以他们会忍耐。

我们现在就是无名死者。

然而,有些夜晚他们没有出海捕鱼,相反的,船长会载一货车的桶子出现,儘管它们被密封得很严,但燃料的气味仍然很重。船员们将桶子搬到船上,圆柱体笨重、会晃动的庞大体积压弯、压疼他们的背。在那些夜晚,他们会出海,去到比捕鱼时更远的地方,黎剎、达图、阿文、阿马度—他们第一次运送这批神秘货物时,谁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他们在黑暗中度过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看着在甲板上綑绑成方形的桶子,当海浪把船从这边摇向那边时,它们也不会倾倒。

日落很久之后,在外海的某个地方,船长会关掉引擎,熄了灯,然后等待。他将一根手指放在唇上,示意他的船员闭上嘴巴。然后他们等待,小心呼吸,以免一个轻率的呵欠或咳嗽会激怒船长,或使任何他企图迴避的人提高警觉。最后,他们终于听到了,一艘船朝着他们隆隆而来,远处的引擎慢慢接近的声音。当声音听起来似乎这艘船几乎在他们旁边时,李吹口哨,刺耳的声音引来相似的回应。这时他才再度亮灯,显露出对方—一艘悬挂不同于他们的旗帜的更大船只。两艘船的船舷靠在一起,黎剎和其他船员将桶子传过去,交给另一边的船员。在船长比手势的命令下,他们默默地工作。

工作完成后,另一艘船的船长匆匆数了几张钞票,李接过去后也快速地数了数,接着两人生硬地向对方点头,低声交谈几句,然后他们就分道扬镳了,剩下的就是回港的漫长、缓慢的煎熬。黎剎虽然对海洋或外面的世界没什么经验,但他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他无需说出口,其他人也不需要说,他们不只是做诚实的夜间工作的渔民,他们还是走私者。

(本文摘自《移民渔工血泪记》/时报出版)

【内容简介】

黎剎,一个以纳沃塔斯市立公墓为家的年轻人,日夜与死亡者为伍,但他有很多梦想。他与他的母亲住在一间窄小的陵墓里,白天以照料坟墓赚取微薄的收入,但每当他从马尼拉湾岸边远眺时,他可以感觉到──在地平线更远的地方,有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

如果他能找到一条出路,也许,他可以想办法,以某种方式,为他自己和他的母亲挣得更好的生活,甚至赢回他小女儿的母亲的心,使他的小家庭脱离贫穷。但如何实现呢?

黎剎听说在一个很远的地方──台湾──捕渔船队上有工作机会。几个星期之后,他发现自己已匆匆抵达一个新的世界,站在一艘老旧、船壳锈迹斑斑的渔船甲板上,成为几个新手船员中最年轻的成员。

梦想迅速转为梦魇。黎剎很快发现,在台湾渔船上的生活完全不是他所听到的那样,赚大钱、寄钱回家给母亲和孩子的想法已然无望。他和他的同事接收到的讯息很清楚:努力工作,我们给什么你就拿什么,要感恩,以及最重要的,保持沈默。

在一个喜好凌虐的船长的压制下,黎剎为自己的生命抗争。他会像公墓内数不清无人认领的遗骨那样,成为一个无名的死者?抑或,黎剎会在最严峻的情况中找到希望?

《移民渔工血泪记》是台湾成千上万捕鱼船队渔工中一个菲律宾渔民的故事,它翔实地描绘出全世界的移民劳工──存在于公眾视线之外的人──所面对的实际情况。

*****

本书描述菲律宾年轻人黎剎,在马尼拉都会区的墓地贫民窟长大,为了摆脱贫困想方设法,以移工的身分加入台湾渔船队。

一到台湾,黎剎就落入陷阱成了受害者。这些移工陷阱不只存在台湾,更猖獗世界各地。

他的护照被仲介扣留,他的船长非常严苛,而且会施虐,依照合约,如果黎剎在海上不幸身亡,船长有权直接将遗体丢入海中。

至于薪资,实际领到的数字也远远低于当初资方承诺的金额。黎剎很快就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他只能冒着饿死或被虐致死的危险,在船上像奴隶般卖命,或是逃逸到台湾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岛上。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左韩瑞( J.W. Henley)

自由作家、记者、剧本作家及音乐家,加拿大人,二○○五年定居台北后往返缅甸、菲律宾、中国、古巴等地担任记者撰述报导,二○一二年成为自由作家,长年关注人权、社会、环境等议题。閒暇时,与朋友共同组成的重金属摇滚乐团不仅玩票排练,偶而更举办公开演出。二○一五年为电视节目「台湾制造大解密」撰写剧本获金钟奖科学节目奖。出版小说有《Sons of the Republic》(暂译:共和国之子)、《不三不四》(Bu San Bu si)。

《移民渔工血泪记》/时报出版
《移民渔工血泪记》/时报出版
#船长 #港口 #黎剎 #船员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