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暖化加上台湾缺电,政府积极推动绿能,其中一项就是离岸风电产业。近三年来在政府号召下,台湾本土船东相继砸下百亿在海事工程上,粗估兴建及购置的国籍轮超过70艘,惟国产化进度却停滞不前,许多作法甚至有独厚外籍船之嫌!眼看离岸风电开发第三阶段招标正如火如荼进行,业者建议政府,应把人头国籍轮问题列入评选计分,否则将无法真正落实国产化。

台中海事公会理事长陈宗邦指出,本国籍船面临赋税不公、码头基建不足、冬季閒置过长及人头股东等问题,一旦政府不愿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国产化政策不但随海风而逝,新台币更会被外国人赚走!」

监察院日前提出纠正调查报告,质疑经济部离岸风场建置进度与国产化政策的成效,且经济部能源局7月下旬连续2天召开船舶谘询平台会议,但与会业者摇头表示,国产化的道路还很崎岖,除非政府愿意面对日益严重的问题,否则国产化将沦为空谈。

陈宗邦直言,本土化政策最为开发商诟病的,就是投资成本高,所以开发商想方设法规避,希望从国外直接向外商签约採购以增加获利。举例来说,外国船只若登记该国国籍就可减免税赋,反观台籍轮船并无任何优惠,单就税赋成本就比外籍轮高出2成。

除了高赋税之外,国内供应链尚未到位,例如码头港口基建不足,冬季閒置时间长等,都提高国籍轮船东的经营成本与风险。此外,国外厂商常找台湾人当人头老板,好处是可以优先参与国内竞标,但是赚的钱也都匯回国外,台湾政府根本课不到2成的所得税,钱都流向国外,仅有人头老板拿到微薄仲介费。

陈宗邦指出,以前就曾爆出伯威海事股权弊案,「台湾人头表面上持有过半股权,但却是无实质控制权的人头股东,连入股资金都是外商提供」,实际查询该名人头股东,名下船舶公司眾多,与马来西亚商、挪威商、荷兰商成立多家合资公司,合作模式如出一辄,无疑是国产化保障下白手套最大赢家。

随着离岸风电开发第三阶段招标如火如荼进行,业者认为,政府应把人头国籍轮问题列入评选计分,否则将无法真正落实国产化。若无法成功建置台湾队,一旦外商工程结束开船走人,除了赚走新台币外,台湾的风电产业恐将没有后续施工与长期运维的能量。

#国产化 #国籍 #人头 #国外 #离岸风电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