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水雉生态教育园区今天公布今年夏季台南栖地水雉共有1622只,较去年增加312只,繁殖数量稳定成长。

水雉生态教育园区水雉繁殖调查发现,今年夏季台南栖地共有1622只水雉成鸟,官田区仍是水雉主要分布区域,占总数71%,其次是麻豆区和下营区,分别是8%和7%。

在数量成长上,官田区和下营区增加只数最多,麻豆区及归仁区也有明显增长,柳营区、六甲区、盐水区、山上区、新营区维持稳定水雉繁殖族群,安南区、白河区、学甲区、安定区等也出现水雉踪迹,但可能还在寻找适合的繁殖点。

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发布新闻稿指出,水雉利用栖地以菱角田为主,83%雏鸟及蛋的繁殖在菱角田被记录到,但有5%水雉个体出现在水稻田及尚未耕作的水田中,显示水雉可能飞到水稻田觅食,也可能在菱角田周边等待时机,随时抢攻栖地与争取繁殖权。

台南今年夏季水雉繁殖调查同时发现,水雉栖息与繁殖地不仅限于菱角田,水稻田、草泽等湿地及少数积水的旱地也有水雉踪迹,显示水雉会利用多样性及多元化的湿地环境和地景。

水雉园区人员表示,水雉是一种生活在淡水湿地的鸟类,特化脚趾使他们能在浮叶性植物上活动,且利用浮叶性植物的茎叶筑巢和繁殖下一代,台南菱角田成为水雉的重要栖息地。

目前水雉生态教育园区和特有生物中心生物指标研究室共同研拟水雉繁殖季监测流程标准,在繁殖季(夏季)和非繁殖季(冬季)各进行1次台南水雉调查;但全台水雉分布情形,有赖鸟友回报。

全台水雉调查固定在每年7月15日至8月15日进行,去年在新竹、嘉义、高雄、屏东、宜兰和花莲等县市都有水雉踪迹。水雉的调查,让人更清楚知道每年各县市水雉概况和环境变化。(编辑:黄世雅)1110805

#水雉 #台南 #调查 #菱角田 #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