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儿童与阅读专栏】国中小晨读,往往由学校编选约20分钟可完成阅读的短文合辑,内容包含多元议题。《当世界生病的时候》(大好出版)为短篇故事合辑,议题由编辑分类,文字中年级以上适读。笔者认为故事风格与议题具备「穿梭现实与奇幻间,织出的拟后人类童话」,即奇幻写实中带出当下疫情与生活环境议题,思考可深可浅,适合作为班级晨读选文。
各篇议题与内容简介如下。
童话与儿童心理
儿童文学对于童话的解释,在于动物会说话,入情入里的奇形幻想。相信动物会说话的儿童,通常年龄不会太大,因此创作者多用浅显的文字书写,往往也误植了童话内容的浅薄,让童话停留在表面文字的故事,难以深入人心且隽永,使得贝特罕及后人提出童话阅读对于儿童心理的贡献,大多停留在古典流传下来的童话。
萨芙的童话作品合集《当世界生病的时候》,笔者认为故事如同洋葱般具有层层的意涵:从故事到含意,从含意到时代文化,从时代文化到人性。孩子可能阅读文字表面呈现的故事,随着读者年龄、经歷、阅读歷程不同,故事可能开展不同的世界,如同剥洋葱一般。适合现在教学现场上,阅读歷程差异化颇大儿童少年的班级阅读。也就是一本书,适合同一个班级孩子阅读,其中有的孩子读到文字故事,有的孩子读到故事内里,共读的成人则可能产生不同的阅读理解或者诠释。
童话的几个主题
短篇童话合集《当世界生病的时候》,作者和编辑很细心的为读者区分童话标题为四类:情感的温度、自然与人的思考、自我成长、游戏成长。四个主题与童话标题,显示了这本童话的调性:游戏与成长,以及尝试透过故事和孩子对话的方向。
「情感的温度」子题中,短篇童话〈当世界生病的时候〉让我们感受在疫情下,人与人间因隔离而产生距离,辨别不出你我,却也因疫情时互相帮助,显示出人性连结的温度。除了故事,我们读到了这两年疫情生活的时代特徵(一百年后,人类研究台湾疫情生活的参考资料),以及大时代下不变的善良人性(古典哲学家康德认为,儿童教育应该达到的普遍与至高目标)。开放式的结尾,则邀请孩子一起参与故事。
你想订做一个梦吗﹖内容会是什么呢﹖甜的梦或者是咸的﹖想加些什么调味料呢﹖〈金色的梦〉暗示了当下地球环境、都市现象的紧张/放松,以及在这样环境下生活的我们,透过梦带来的幻想与解放。心理学的「梦」,不是白天生活的重述,而是白天生活素材不合逻辑的重组。作者似乎能掌握心理学的方向,给予「梦」更大的发挥空间。
「自然与人的思考」以海洋、微风、斗鸡、河狸、紫斑蝶、绿头苍蝇等自然与动物作为主角,拟人化的故事,尝试让孩子与环境互相同理。其中作者以孩子的角度来设定自然物的「小」,如小海浪、微风、小河狸、苍蝇小点点等,尝试让孩子进入故事角色。另一方面,运用孩子们熟悉的「北风与太阳」故事和〈小小的签名〉微风角色互文,协助读过经典故事的孩子进入新故事,或者没有阅读经典故事的孩子未来更容易进入经典。〈奇克的战术〉中斗鸡以不动制动,因而获胜,展现了道家的态度。
「自我成长」中,〈哈伯任务〉的哈伯,有个机器人妈妈。现代机器与人的关系密切,最大的差异来自「人性」,如,情感。当机器人妈妈也拥有对孩子的情感,真实世界的人类妈妈跟机器妈妈之间,还有差别吗﹖让人深思。〈哈伯任务〉和自然系列主题故事,正好触及后人类思潮,人类与机器间的关系,以及人类放下万物主宰的上帝角色,回到自然环境,成为环境一份子后,人与环境的关系。然而童话的幻想特质与作者拟人化的书写方式,非真实生态呈现,使得生态伦理的探讨,仍然有段距离,但已经开启了孩子透过文本对人类所处当代生态与机器关系情境,开启对话的可能。
拥有先进的文化研究思潮外,作者同时也具有古典艺术史的素养。〈石头姑娘〉中的雕刻艺术家贝尼尼,让人联想到十七世纪义大利雕塑家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早期的希腊神话雕像作品,以及目前最被瞻仰的雕像,大约是梵谛冈圣彼得大教堂内正厅的圣殇雕塑。〈一百双眼睛的海面〉中海浪的故事,引用十九世纪风行于日本江户庶民生活画作的浮世绘,葛饰北斋「神奈川衝浪里」作为故事想像素材。作者涉猎广泛,古典与现实生活巧妙融合。
主题「游戏时光」,则由孩子生活中熟悉的游戏与玩具等着手。〈猜领袖〉如侦探般,主角逐步发现游戏籤筒作弊的秘密;〈躲避球〉中儿童游戏的政治性,〈安达的鱼竿〉触及放假时期,孩子们常发生的水边游戏安全事件;〈玩具归来记〉提出传统玩具与现代电子玩具间,作者似乎锺情于传统玩具的怀旧情感。
阅读插画家徐建国作品,每个童话故事的配图,表现了连环图的效果,将故事摘要在图像中。图像阅读的新世代,图文对照,能读到插画家角度的诠释。
桑塔格(Susan Sontag)认为后现代大眾媒体,透过简单化、模式化使人缺乏判断力与思考力。对于文学等艺术评论与书写文章,也反对当代书写的简单化。萨芙的童话集,具备了大眾文学媒体的超越性,同时示范了「童话」,也不只是「童」言「童」语。
作者为台东大学儿童文学所博士
教育部阅读推手
图像出处:大好出版社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爱传媒立场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