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肯锡的《台湾个人金融服务》最新调查结果,台湾消费者的金融行为在疫情期间出现显着改变,每人平均开户银行家数来到4.4家,较2017年的2.9家,不仅大幅成长逾五成,而且银行客户对于「主要往来银行」、「次要往来银行」的界线变模糊了,扩大运用「次银行」的特有服务,甚至有2成的银行客户在一年内更换了主要银行,就因为「客户体验不佳」、「服务未能满足需求」。
「台湾消费者不再独锺单一银行的情况,十分明显」,麦肯锡资深顾问管国霖9日在麦肯锡台湾消费金融最新报告媒体发表会上表示。管国霖为前花旗(台湾)银行董事长,捻熟台湾银行经营环境,他此次释于出的讯息,对银行同业相当重要。
民眾把单一银行当作主要往来金融机构,存放重大资金部位、跨足贷款、财管等多个部门服务,称为「主帐户」,能带给银行「吃肉」的大好机会,即能从客户身上赚到钱;银行业也极力让客户在其他银行开立的「次帐户」,业者只能喝到无肉的清汤。
麦肯锡董事谭宏表示,调查显示台湾消费者对于创新金融服务使用率已达65%,约三分之二的消费者尝试转移到数位银行,而且,能同时提供数位与实体通路服务的银行业者,最受消费者青睐。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出现20%客户会因客户体验不佳、产品服务未能满足需求, 毅然转换银行,也会增加使用「次帐户」,原本的次要往来银行业因此受益。
麦肯锡《台湾个人金融服务》调查每隔3年进行一次,此次公布的是2021年版,上次是2017年调查,受到疫情影响而延后一年至今公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