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为保护渔业生态资源,2016年将潮境公园至望海巷渔港一带,画设为「望海巷潮境海湾资源保育区」,近年復育有成,许多稀有海洋生物回归海域,吸引游客造访。不过,屡传出栖地被人为破坏问题,目前市府正研议实施人流总量管制。

潮境保育区是基隆市第一座全面禁网、禁钓、禁採捕的海洋保护区,面积虽只有15公顷,却是全台46处中,少数运作良好的海洋保护区;基隆市政府与当地海巡单位、基隆区渔会、在地社区居民共同推动管理机制,成为不可或缺的成功因素。

6年多来,潮境保育区生态復育成绩斐然、海洋资源丰富,许多珍贵海洋生物,如海龟、大法螺等稀有生物都回归,加上居民自主捡拾海废,维护海洋栖地,使潮境保育区堪称我国海洋保护区典范,同时带动地方海洋游憩产业及经济观光发展。

基隆市政府为得到长期、有效的保育区生态调查数据,办理海洋公民科学家基础生态调查培训课程。(基隆市政府产发处提供)
基隆市政府为得到长期、有效的保育区生态调查数据,办理海洋公民科学家基础生态调查培训课程。(基隆市政府产发处提供)

结合海洋公民科学家力量 全民参与监测生态数据

基隆市政府为了得到长期、有效的保育区生态调查数据,藉此做为潮境保育区滚动式管理,今年向海洋委员会海洋保育署申请补助,执行办理海洋公民科学家基础生态调查培训课程,吸引许多热爱海洋的民眾共襄盛举,一同建构海洋生物调查研究、长期监测与资料库建置。

课程除了规画妥善的标准调查作业流程,如潮境保育区地形与环境介绍、常见海洋生物与辨识方式外,甚至邀请专业水下摄影大师,传授水下摄影方法与技巧,让每一位参与培训课程的民眾,都能用客观数据呈现保育成效。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湾资源保育区近年復育有成,许多珍贵海洋生物回归。(基隆市政府产发处提供)
基隆望海巷潮境海湾资源保育区近年復育有成,许多珍贵海洋生物回归。(基隆市政府产发处提供)

潮境保育区前世今生 海洋游憩观光总量管制

过去潮境保育区渔业繁盛,因过度捕捞导致资源匮乏,市府自2016年画设海洋保护区后,水下生态逐渐恢復,吸引许多游客造访,面临新挑战,生态被破坏问题层出不穷,如游客过多不慎踩踏潮间带、自由潜水随意放置底铅撞击珊瑚、水肺潜水员中性浮力欠佳破坏栖地、潜水员误闯航道等,环境乘载量带来压力。

基隆市政府目前正在研议推动人流总量管制,希望发展海洋游憩观光产业的同时,也能兼顾维护海洋生态保育及栖地復育成果,让海洋观光发展与生态保育相辅相成,并成为台湾少数几个系统化推动保护区总量管制的案例。(广告)

#保育区 #復育 #总量管制 #望海巷 #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