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文军表示,晶片发展需要整个生态,需要外在的条件,比如说低廉的电价,还需要技术人才和市场来支持。「原本东亚是最好的晶片生态,但美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说,美国电很便宜,美国晶片缺乏人才,但这些大厂本身经验很丰富,一方面前期通过培训输出人才,另外自动化替代人力,产线上人力依赖越来越少。」
顾文军认为,美国出台法案的示范效应,可能促使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台类似的政策,比如,欧洲可能为了留住企业,接下来也会出台扶持政策,一些欧洲工厂可能选择在欧洲本土扩建产能。日韩也可能有类似政策,导致各个区域相继出台政策,相互竞争。
顾文军称:「美国政策出台后,中国应该根据目前情况做出新的调整、新的安排。我们原有的政策是2014年出台的,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新变化,需要作出调整来应对。美国原本是市场机制,现在弄了政策扶持,我们国家也需要强化顶层设计来加强统筹全局来进行突破。」国产化需要踏踏实实去做。
芯谋研究的报告也列出了六条应对建议:1,重视扶持政策的持续性,坚定不移扶持半导体;2,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全域;3,以重点企业为扶持核心,做大做强既有主体;4,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加强全球合作;5,坚持底线思维,以时间换空间;6,改善教育提喜,加大国内技术人才培养。
不过,与产业人对美国晶片政策的忧虑,资本市场对美国晶片政策出台后反应相对平静。
大陆券商普遍的观点是,美国晶片法案通过后,使得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凸显,晶片设备、材料、工业软体等领域的国产化将进一步加强。
本土晶片代工厂中芯国际在刚刚出炉的第二季报中称,可以确定的是,积体电路行业需求增长和全球区域化趋势不变,虽短期有调整,但本土制造长期逻辑不变,对于公司的中长期成长依然充满信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