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轻生人数在2018年到2019年攀升,不过2020年起获得控制。但市议员吴沛忆发现,北市轻生方式主要都是「自缢、窒息」,然卫生局防治策略却只针对排第名2的「高处跳下」与非农业区少见的「巴拉刈」,认为困难还是要做。卫生局表示,因自缢工具取得难以限制,将教育训练提升第一线人员的敏感度,即时发现民眾情绪问题并给予协助。
吴沛忆表示,近5年来,北市轻生方式统计,的首位都是「自缢、窒息」,占总体自杀人数的3分之1,其次是「高处跳下」或「烧炭」。然而卫生局所提出的「高致命性自杀防治策略」,却仅聚焦于「高处跳下」,以及非农业区较少见的巴拉刈,要推动巴拉刈宣导回收。
吴沛忆强调,每一条生命的挽救都值得投入资源,卫生局既要制定防治策略,却未能将最常见的自杀方式纳入,理解自缢等方式工具取得非常难以阻断,但团体跟专家学者仍有尝试提出防治策略。
吴沛忆说,如自杀防治学会,针对自缢身亡方式,就提出「强调早期发现高风险个案,并进行环境控制、上吊企图者的紧急处置、以及全面性防治策略」等建议。自杀防治不能仅止于高楼防护这类看得见的工作,还需要许多无形的努力,困难还是要做。
吴沛忆呼吁,可再去参考相关研究,以对症下药,同时既有的整体防治策略,如「自杀防治守门人训练」、社区心理资源的布建,包括社区心卫中心的加速推动以及促进心卫资源与校园的介接,以打造更完整的心理健康防护网,北市的民间心卫资源相对充足应要结合、善用。
吴沛忆最后提到,自杀防治与心理健康,需要资源也需要更多正能量,柯文哲常把自杀挂嘴上,如世大运「办不出来就切腹自杀」、拜托「自杀者要吃安眠药、自焚要去河滨公园」、对公务员飙骂「再逼几个自杀就可以了」,每次都引发争议,给人负面印象,呼吁市长未来要克制自己习惯性的「失言」,以免抵触卫生局自杀防治的努力。
北市卫生局回应,自缢是全国各县市的第1名,防治困难的是因取得工具容易,如皮带、绳索,甚至是点滴绳等都能成为工具,对于第3名的烧炭,卖木炭的商家可多留意,以限制取得工具障碍。
卫生局表示,公部门能做的就是要关怀市民的心理健康,各局处、民间团体合作,加强第一线服务人员的敏感度,提升情绪高风险辨识度,并通报卫生局给予即时陪伴关心,也将针对第一线加强自杀守门员教育训练。并民眾提供资源,举办教育宣导、活动,呼吁民眾一定要注意心理健康,有情绪状况可24小时拨打1999转8858(帮帮我吧)寻求协助。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再给自己一次机会
自杀防治专线:1925(依旧爱我)24小时服务
生命线:1995
张老师专线:1980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