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以来,核酸检测成为大陆清零措施的重要一环,但多地对于他地检测结果常发生互不承认的状况。大陆官媒《人民日报》今(16)日刊出评论表示,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关键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维繫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

《人民日报》以署名「申少铁」发表评论称,由于大陆各地防控措施存在差异,一些地方不承认外地的核酸检测结果,要求重新检测,不仅给跨地区出行的人们带来很大不便,还增加核酸检测的工作量和支出。因此,加快落实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对于保障人民群眾安全有序出行和畅通经济社会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称,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关键小事」,它不仅能方便群眾出行,也让各类生产和消费物资跨区流动更顺畅,有助于释放出更多的经济活力。因此,各地要高度重视、积极落实核酸检测结果的互认。

评论强调,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技术上完全可行,关键是要站在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高度,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害怕防疫出现闪失,对跨地区出行人员进行重复检测。评论指出,只有转变思想观念,对其他地方的数据给予充分信任,在科学精准方面多下功夫,才能使防控工作更有针对性。

评论还表示,推动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并不意味着放松各地疫情防控责任,而是在全国互认的基础上加强监管。一方面,要加大对核酸检测机构的监管和巡查,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靠;另一方面,要加强督导,确保各地严格落实。大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对不互认、造成不良影响的地方予以通报。

大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先前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推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切实便利群眾出行。随后,河南省明确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北京健康宝」新增可导入外地核酸检测结果的入口;上海市「随申码」实现长三角地区核酸结果互认;广东省的「粤康码」可识别临近的湖南省核酸检测证明。即便如此,目前仍有多地不承认外地的核酸检测结果。

#核酸检测 #互认 #全国 #评论 #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