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回到2021年,南臺湾烈日高照,柏油路面热气氤氲,久旱之下连空气都是乾燥的,一滴水也拧不出来。大型水车急如热锅蚂蚁,疾驶进臺南科学园区,要为口乾舌燥的用水巨兽-半导体大厂解渴。

「臺湾的半导体产能占全球产能20%,然而,包括台积电在内的半导体业者正迎来史上最严重的晶片荒,这无疑为面临严重旱象的臺厂带来更大的压力。」《德国之声》在报导中写道。

水危机引爆治水刻不容缓

根据《臺湾气候变迁科学报告》,受到气候变迁以及愈渐加速的全球暖化影响,臺湾未来降雨天数会明显减少,然而,在总降雨量不变的情况下,强降雨天数将大幅增加,面对难以预测的气候型态,蓄水会变得更为艰难,乾旱与水患将更频繁地发生,报告中特别提到,没有东北季风、夏季颱风愈来愈少的西南部地区水情会更为严峻。

以臺南来说,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副热带季风气候区与热带气候区,乾湿季分明,从下方的雨量图可以看到,相较于位处北部的翡翠水库全年有雨,曾文水库集水区雨量多集中在5月到9月,主要来自夏季季风以及锋面所带来的水气所形成的降雨,以及颱风入境时所带来的雨水,每年入冬后到次年梅雨季,降雨量仅占全年的2%~4%。然而,若遇上太平洋冷高压,夏季就会出现旱象,或是如2020年受气候异常影响,颱风形成后却不侵台,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便会浮现。

从用水量来检视,根据台湾自来水公司所统计的数据,去年臺南地区整年总用水量达1.8亿吨,根据水利署提供的数据,当前臺南以农业用水居冠,占比达63%,民生和工业用水占比则分别为19%与18%,其中工业用水正逐年增长。

在经济部提出的报告中,工业用水以科学园区成长最快,到了2031年,每日用水需求将达81.3万吨,若以当前的日供水能力40.3万吨来看,届时将出现41万吨的用水大洞。

当供水受到气候影响,愈来愈不稳定,相对地,需求却不断增长之时,用水户将互相排挤,缺水危机一触即发。

科技、文化古都的水再生大战

无虞用水是民生富庶的条件,更是产业发展的一剂定心丸,近年臺南市积极拓展多元水资源,除了开发工地地下水、海水淡化厂,也推动新水源-再生水的使用。

臺南市长黄伟哲表示,随着污水下水道普及率提升,利用生活污水所取得的「再生水」来源不受天候影响,能让一滴水至少使用两次以上,使水资源获得最大利用,另一方面,也能推动下水道污水系统建设,使城市成为一座小水库,并创造水资源产业产值,同时改善环境卫生、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然而,有民眾质疑,当前臺南市再生水源全供给南科使用,对民生用水能带来什么样的正向助益?

黄伟哲指出,现阶段因法规与民眾观感,再生水不能直接食用或供作食品业、药品业用水,因此臺南市推动的再生水仅供科技业使用,如此一来,能分散水库供水标的,进而增加民生用水的配水量。

近年随着南科进驻厂商日渐增加,用水需求也受到瞩目。

日前臺南海淡厂通过环评初审,依供水量,是目前全臺最大海淡厂,未来是否加入南科供水行列?

「海淡厂有高耗电与排放卤水等争议,计划案作业程序冗长,没办法即时解决近年旱灾的缺水量,」臺南市政府水利局长韩荣华回应道。

因此,在臺南市政府水利局拟定的供水计划中,除了来自自来水公司给水场、扩建中的曾文净水厂,以及高科技厂商节水之外,仍得仰赖再生水填补用水缺口。

臺南市目前有三座新建中的再生水厂支援南科供水,分别是永康、仁德及安平,其中永康再生水厂进度最快,目前已进入试运转阶段,预计今年9月起供水,供水量可达8000吨CMD,另外,安平再生水厂预计今年第四季启用,供水1万吨CMD,而仁德厂则进入发包阶段,三座再生水厂全期皆完工后,可望为南科带来6.3万吨CMD,每年约1/3座南化水库的丰沛水源。

气候危机之下,再生水已成为乾旱国家解渴的利器,世界多国早已推行多年,技术发展堪称成熟、健全,相较之下臺湾似乎才正要起步。韩荣华坦言,要在臺湾推动再生水产业并非易事,有许多挑战尚待突破,不过至少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韩荣华特别提到,针对再生水工程,臺南市府设置了廉政平台,开放全民督工,誓言要让这项良心工程如期、如质且无垢地完工。

如同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位水利工程师大禹,克服重重困难险阻驯服黄河,造就尔后的华夏文明, 臺南这座古蹟之都能否变身成为科技、文化、产业并进的永续之城,端看政府能否运用智慧,在关键时刻将危机化为转机。

本文作者:林怡妏

(本文摘自《理财周刊1148期》)

《理财周刊1148期》
《理财周刊1148期》
#台积电 #世界 #华夏 #臺南 #再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