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引述德国《商报》报导,德国联邦经济部正计划大幅收紧对德企对外投资担保的有关规定。鉴于用于对中国大陆投资的担保支出占比最高,此举也被视为德国政府有意改变对华政策。近几年来,德国政府一直敦促德企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德国经济部随后证实,该部门目前确实正在对投资担保规定展开研究。
这一消息在德国政府内部引发争议。有政府高级官员质疑,许多德企在中国市场十分活跃,大幅收紧担保规定或给企业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企业界则反应激烈,代表在华德企的中国德国商会执行董事会成员则直言,经济部的行为「将削弱德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据《商报》8月26日报导,多名德国政府高级官员在一份声明中透露,经济部希望大幅收紧政府对德企对外投资有关担保以及规模的规定,并提出了具体方案,包括对每个企业和每个投资国家规定担保金额的上限。
为支持本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德国政府于1993年制定《对外投资担保条例》,对需要扶持的德企境外直接投资提供风险担保。根据规定,因所在国政治事件或政策措施造成的投资及其收益损失,均属德政府投资担保范围。一般情况下,损害发生时,接受担保企业可以和政府按照分摊比例原则共同承担投资损失。
由于企业可以在期满后申请延长担保期限,因此若德国经济部改变担保规定,不仅会影响新的投资担保,还会影响现有的投资担保。
官方数据称显示,目前,联邦政府已向德企发放了291亿欧元的担保金,其中113亿欧元的担保所在国为中国。《商报》认为,在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之际,德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日益加深,此举意味着德国政府有意改变对华政策。
报导称,德国经济部的计划远远超过修改担保规定。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还计划创建一种工具,希望可以像美国政府那样,对德资在海外活动有权进行控制。
26日稍晚时候,德国经济部向《商报》证实,该部门目前确实正在对投资担保规定展开研究。一名发言人称:「我们正与联邦政府讨论此事,特别是考虑到(对外投资担保)更广泛的多元化。」
德国联邦总理府和联邦财政部对上述计划持怀疑态度。其中一名政府官员表示:「我们正处于能源危机之中。我们应该仔细考虑,採取这样的措施是否会引发更多的不确定性。」
德国自由民主党经济政策发言人胡本(Reinhard Houben)赞同德企需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但同时提醒,这并不意味着完全限制政府对德企对外投资的担保。德国基民盟经济政策发言人表示,「很明显,许多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十分活跃」,鉴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企业需要政府做出安全的、可行的规划。
德国企业界则发出警告,指出联邦经济部的计划将对德企的对外投资和经营造成负面影响。中国德国商会执行董事会成员希尔德布兰(Jens Hildebrandt)直言,若政府收紧对外投资担保和「赫尔梅斯担保」,「将削弱德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为使本国企业在出口贸易中规避和降低可能遭遇的因政治或经济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支付风险,德政府推出「赫尔梅斯担保」,向德国企业提供国家出口信用风险担保,主要适用于对所谓高风险国家的出口。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梅克尔政府时期,德国政府便一直敦促德企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商报》称,近几个月来,现任德国政府向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德国企业「发出明确信号」。
报导举例,今年5月,德国经济部以新疆「强迫劳动」和「大规模拘禁」为名,决定不为一家德国公司在中国的项目提供担保。有消息称,这家公司就是大眾汽车(Volkswagen,福斯汽车),该公司与中国合资企业上汽集团在乌鲁木齐设有工厂。大眾汽车随后证实此事,并表示将继续保持新疆工厂生产运营。
6月30日,大眾汽车首席执行官迪斯(Herbert Diess)接受德媒採访时强调,在德国,人们严重低估了中国给德国繁荣带来的贡献。他指出,如果与中国脱钩,德国的情况「看起来将完全不同」,经济增长、繁荣和就业机会都会受到影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