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智慧移动产业协会(SMAT)今 (1) 日举办记者会,发布《2022 臺湾电动机车产业政策建言书》,这是全台湾第一本明确提出电动机车最佳推动路径的专书,希望能成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施政参考。

SMAT 的 《2022 臺湾电动机车产业政策建言书》提出「电动运具六路径,台湾携手向前行」为主要诉求,六大路径包括:加速达标、在地施政、多元补助、挹注研发、健全环境、ESG 好伙伴。

SMAT 理事长王健全表示,感谢国发会与跨党派立委共同出席活动,这代表行政部门与立法部门都非常重视「2050 净零排放」的目标。

当全球各国都把推动电动运具的发展,视为达成净零排放的重要政策方向时,SMAT 决定出版专书,一方面爬梳全球各国的电动运具推广经验,另一方面依照台湾的使用环境提出具体可行的政策建议。

王建全说,比如台湾的机车密度是全球第一,如果政府可以将「2024 电动机车总数破100万辆」订为政策目标,将会让台湾很快的成为「电动机车王国」,进一步成为全球各国发展电动运具时的重要取经对象,这对于提升台湾的国际能见度会有很大的帮助。

王健全指出,减少碳排放是企业 ESG 的重要指标,而企业採购或是补助员工购买电动机车,均有助于企业推动 ESG,因此近期已成为许多大型企业的共同选择。期待未来有更多企业採购电动运具,加入无碳化的行列,一起为台湾的净零排放,永续发展而努力。

国立中央大学邱俊荣教授致词时表示,台湾电动机车的新车市占率曾在 2019 年达到 18.68%,但近年回跌到 10%,表示未来有很大的销售成长空间。尤其政府提出 2050 净零排放路径,订出 2040 电动机车新售比 100% 的目标后,代表现在的机车市场规模有多大,未来电动机车的市场规模就有多大。

邱俊荣教授强调,台湾的机车产业具有多年发展基础,所以电动机车未来要找寻更多利基市场、扩大外销。在电动运具转型的这波浪潮中,全球化市场重新洗牌,台湾的政府与产业界不只是要一起努力,更要加快脚步,发挥台湾电动机车的竞争优势。

工研院曾郁茜分析师指出,政策扮演产业重要幕后推手,全球指标国家对电动运具的推动政策可分为「鼓励型政策」,包括「优惠补贴」、「赋税优惠」、「政府採购」及「电动车改装奖励」等;另外是「限制型政策」,包括「增加赋税」、「限制使用」。简单来说,就是给葫萝卜也给棒子,希望达成最大的效果。

SMAT 表示,《2022 臺湾电动机车产业政策建言书》发布记者会促使产、官、学、研各界共聚一堂,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第一步,接下来 SMAT 还将拜会相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言,期待中央携手地方,六都带动全国,共同推动台湾电动机车的发展,达成 2050 净零排放。

#电动机车 #SMAT #电动 #运具 #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