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携子自杀、狠父杀子、药瘾患者或同居人虐待儿童等社会新闻层出不穷,国家卫生研究院论坛去年召集专家研议分析多国针对高风险「浮萍家庭」的援助与照护模式,发现我国缺乏3大面向,并强调预防性政策的重要性。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两年多,世界各国都经歷了不同等级的封锁,远距工作的型态变革却伴随着离婚率与家庭暴力的成长,而社会经济的剧烈衝击加剧了M型社会的现象,因经济、情绪、疾病、家庭、药瘾等因素造成的儿童虐待、儿少疏忽的社会事件也常见于新闻中。
每当悲剧发生,舆论的矛头经常指向家防中心、社会局、心卫中心、矫正机构或相关一线服务人员与单位。臺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主任吴慧菁指出,这些高风险家庭,许多是「曾经在案或已经结案」,甚至是「被通报多次却未开案」,家长可能合併身心疾病、物质滥用或是受刑人议题,其复杂性及特殊性极需资源挹注、积极提供持续照护。
国卫院论坛110年邀请近20位专家委员,共同研议「风险家庭安全照护:领域建构与人才培育」议题,分析多国针对针对高风险的家庭的援助与照护模式,例如澳洲的「STACY for Children」计画、纽西兰的COMPIA(Children of Parents with a Mental Illness and/or Addiction)方案、英国的家庭支持服务(FSSFamily Support Services)、瑞典的BFI(Beardslee's Family Intervention)策略、欧盟国家的毒品政策等。
专家委员分析,「亲职教养能力的培训」、「一站式在地化社区服务」以及「服务不漏接的整合性」等面向,是我国对于浮萍家庭支持较为缺乏的部分,并提出多种持续援助和照护模式,以及强调预防性政策的重要性。
此外,社工专业人员的缺乏与知能不足也是一大问题。吴慧菁指出,由于对风险家庭的陌生、恐惧与排斥,服务意愿与量能相对有限,虽然学校亦有相关系所开设心理卫生、物质成瘾以及司法矫治的课程,但仍需打破科别主义,发展设计更细致的内容,才能提供专业人员更完整的知能提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