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石油和天然气产能过剩,仍无法弥补俄罗斯的中断供应,这导致欧洲试图开发再生、煤炭、核能和液化天然气(LNG)等形式的替代能源,而每种能源都面临相对应的挑战。

朝再生能源的转型需要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煤炭等化石燃料上会阻碍欧洲的气候和绿色目标;核能目前仍然不受欢迎。液化天然气则有助于缓解此一打击;然而,产能和基础设施的限制,以及其碳排放的影响,也带来一系列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液化天然气自然地成为讨论焦点。液化天然气在本质上是储存和可运输的,透过船运来运输大量天然气,因此是一个高效的替代品。这促使欧洲重新聚焦和快速启动额外的33个液化天然气终端站的开发工作,同时确保现有29个终端站的规模效率。

今天正在推展这些步骤,扩大波兰、义大利和荷兰等地港口的容量。这些计画有3-4年的建设期,预计到2025年投产。值得注意的是,西班牙运营的终端站数量在欧洲排名第一,达到6座,而由于西班牙与欧洲其它国家的连结有限,该国面临着结构性限制。

相较之下,能源问题最严重的德国拥有大规模海岸线,而却没有液化天然气终端站,甚至没有较简易的浮动储量再气化装置(FSRUs)。为了克服这一限制,德国政府最新批准建设一座岸上液化天然气终端站,另外租用4个自由式陆上运输站。德国目前是计画在两年内建造两座天然气终端站。

欧洲漫长的海岸线是接收液化天然气船的关键,也是吸引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关键因素。这让西班牙、法国和义大利等国占有优势,可以在沿岸建设再气化码头。

具有流动性的FSRU则提供了优势,它们可以从其它国家租用,不像在岸边建设液化天然气终端站那样耗时。

这种双管齐下的液化天然气策略是欧洲天然气多元化的关键一步。事实上,液化天然气应该与欧洲现有的能源基础设施无缝融合。

与此同时,欧洲购买更多LNG的作法,将在全球引起影响,来自欧盟的需求可能给其他地区带来短缺。这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尤其可能严重。2016~2021年之间,美国对韩国、日本和中国的LNG供给量分别为1.4兆立方英尺、1兆立方英尺和8650亿立方英尺。事实上2021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LNG进口国,占全球进口量的21.3%。

即使这些亚洲国家考虑从俄罗斯进口液化天然气,它们也将面临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供应量太低的障碍。事实是,大多数全球航运公司总部位于西方国家,由于担心西方制裁,这些公司不太可能有兴趣交易俄罗斯的能源。它们也不太可能放弃欧洲对新需求所带来的鉅额利益。

在多样化努力中,欧洲似乎寄希望于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即使定价较高,但对美国进口量仍仅占从俄罗斯进口的10%。然而欧洲的长期能源安全或许在于,必须进一步实现能源多样化。而短期而言,欧洲将不得不面对严重的能源阵痛。

而除了液化天然气之外,欧洲也希望挪威(欧洲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国)能加大天然气供应;或者透过土耳其,在南欧接收来自亚塞拜然的天然气。

#欧洲 #液化天然气 #终端 #LNG #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