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歷史文化!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蒋万安今(12日)在在北门迎接「臺北府天后宫金面妈祖圣像重回臺北城」,他述说长达138年的臺北城歷史指出,1884年完工的「臺北城」内有一座1888年建成的官祀「臺北府天后宫」,1914年被辗转迎奉至三芝福成宫迄今,2004年时规划了「妈祖圣像重回臺北城」活动,此后的19年发展出「北臺湾妈祖文化节」。蒋万安亲身体验此一盛事,期许带动更多市民认识臺北的文化与歷史。
蒋万安在脸书发文表示,他今(12日)在北门迎接「臺北府天后宫金面妈祖圣像重回臺北城」。他说,这个活动背后有着一段逐渐被淡忘、长达138年的臺北城歷史。臺北以前有座1884年完工的「臺北城」,城内有一座1888年建成的官祀「臺北府天后宫」,地位崇隆,规模宏大,地方官吏必至祭拜,另在城内西北隅有座城隍庙(现臺湾省城隍庙)。
他指出,日治时期,为了扩大城市规模,开始拆城墙,包括天后宫、城隍庙等皆被拆除,今国立臺湾博物馆周边,尚留存散落的天后宫石珠及大天后宫遗址碑。
臺北府天后宫被拆除后,奉祀的金面妈祖(二妈)据传先放置在臺北厅仓库,后在1914年被三芝街长及书记发现,移祀到三芝,后辗转迎奉至三芝福成宫迄今,成为地方信仰中心。
这段已渐被淡忘的歷史,在2004年时,臺北市政府举办建城120周年纪念活动,规划「恭迎原清代官祀臺北府天后宫金面妈祖圣像重回臺北城」,将金面二妈从三芝迎回臺北,并由同为当时在臺北城内的臺湾省城隍庙作东接驾,重现了臺北城的歷史。
此后的十九年间,以金面妈祖重回臺北城为核心,发展出了「北臺湾妈祖文化节」,初期由臺北市政府邀请许多妈祖庙共襄盛举,并由各庙轮流值东并邀请各友宫参赞,展现各地文化风貌,是妈祖信仰的一大盛事。
蒋万安表示,臺北是古蹟最多的城市,文化底蕴丰厚,若善用传统与歷史为基底,与民间多方合作,投入资源活化应用,可以带动更多市民认识我们的文化与歷史,臺北的文化叙事也会更加的丰富多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