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莺文创发展内涵的北大师生,为三莺在地陶艺师们留下珍贵且深具意义的影像纪录,图为访谈国宝级制壶大师曾财万。(莺歌陶瓷博物馆提供)
关注三莺文创发展内涵的北大师生,为三莺在地陶艺师们留下珍贵且深具意义的影像纪录,图为访谈国宝级制壶大师曾财万。(莺歌陶瓷博物馆提供)

莺歌陶瓷博物馆与臺北大学海山学研究中心携手合作「陶艺经典影展」,由臺北大学主任洪健荣、9位学生与影展团队歷经2年,关注三莺文创的发展内涵,进而筹画、拍摄,完成6部记录陶艺大师王惠民、曾财万、吴明仪、苏正立、陈木泉、赖唐鸦生平故事及创作歷程的影片,伴随三莺地区近一甲子的歷史时光,17日起至10月30日每天在陶博馆1楼陶艺舞臺播放。

陶博馆长张启文指出,莺歌陶瓷博物馆与新北市美术馆携手打造品牌活动「莺式生活」,四大艺文生活提案内容丰富多元,「秋日走读」、「手感生活」已于日前开放民眾报名,这一波推出「自由体验」推荐艺文质感店家,可由民眾自由择选安排行程。此外,首度推出「陶艺经典影展」,透过影像述说6位陶艺大师动人的制陶人生故事,可感受到陶艺大师们在做陶之路所秉持的热忱与坚持。

陶博馆表示,「陶艺界的冒险家」王惠民,自就读国立海洋大学轮机系的少年时代踏上船舶至海上实习、环游世界,再与艺术扯上关系,成为陶艺奇才。「陶里乾坤」拍摄莺歌传统工艺大师曾财万的故事,自经营米缸、花盆等传统日用陶器,至创立「万佳陶艺」工作室开始制作手拉坯茶壶,成为国宝级制壶大师。

「陶出新天」是从小受到家族薰陶的吴明仪,继承祖业成为第24代传人,不落入固步自封的陶瓷之路,积极追求创新。「立晶窑匠」苏正立出生在陶业家庭中,习得父母辈手中传统「古早碗」制作技术,将臺湾传统文化艺术带回日常生活中。

「靖翁陶庵」陈木泉退伍后来到莺歌寻找一份谋生的工作,一落脚至今将近50年,从潜心制作原住民族风格陶艺,至投入「天目釉」的创作世界,饱含生命歷练。「生活.艺术.家」赖唐鸦自孩提时就不屈于天生小儿麻痹的缺憾,在书法、工艺领域大放异彩,创立「家庭美术馆」让人们得以接近艺术创作的日常。

#陶艺 #影展 #陶博馆 #陶艺大师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