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臺上千檔Podcast节目之中,主题内容多元,涵盖两性、心理、生活、政治等层面,其中有来自高雄的播客,最火红的心理学节目《哇赛心理学》,用轻松易懂方式分享心理学知识;在地育儿节目《恩典牌爸妈》,以男性角度聊小孩、婚姻,都让港都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递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哇赛心理学》最早从心理学科普文章起家,创办人蔡宇哲现为高雄医学大学心理学系兼任助理教授,当初抱持推广心理学的热忱,从学术圈斜杠投入发展品牌,近年从文字扩展至声音,搭上Podcast热潮推出节目,经常位居收听排行榜前段班,成绩十分亮眼。
蔡宇哲发现,知识透过声音传播,比文字更富感情、容易亲近,1篇3000多字的科普文章,大家仅愿意花3分钟阅读,但录成Podcast节目,听完比例达60至80%,「把心理学的有趣与实用,让更多人知道,并留在他们心中!」是品牌初衷。
知识型节目避免教书形式 要把听眾当朋友
节目分成5个单元,有科普、也有疗癒系,触及多元听眾,蔡宇哲传授秘诀说,知识型节目不是在教书,要把听眾当朋友,用白话文取代专有名词,适度带入转折语「但是」、并创造问句,吸引听眾注意力,才能让人愿意继续听下去。
在内容企划方面,蔡宇哲会从眾多资料中,撷取最有趣、最重要,与最容易理解的内容,「看书可以回头看,但声音要在当下能够让人理解!」若进行来宾访谈,事先得确认来宾表达能力,远端录音还要注意录音设备与环境,有时候节目中可能会有不适合公开的内容,后制需特别注意。
蔡宇哲曾在节目谈建立好习惯,有听眾因此养成跑步习惯,连续跑了365天,也有人原来想轻生,却因节目获得支持力量,「分享知道的知识,真的能帮助人!」有了这份社会责任,即使有些重要议题流量差,但若这些内容能帮助一些人,这节目就具有意义,也是最大成就。
2年来录制200多集节目,很多人以为《哇赛心理学》背后是团队,其实企划、录音与后制,前2年一直都是蔡宇哲包办、心理师妻子蔡佳璇从旁协助,直到今年才增加人手;但因经费不足,採取最少人力去经营,无形中限制品牌发展,正寻求符合知识性节目的异业合作方式,努力扩大影响力。
《恩典牌爸妈》以男性观点 让新手爸爸们讨拍取暖
家里有个小小孩的伟爸,刚成为新手爸爸时,想要抒发不知所措、无助的心情与压力,却在各大以女性妈妈观点为主的网路社团、Podcast节目中,无法获得共鸣,这个困境反倒成为他投入的契机,一个以男性观点为主的《恩典牌爸妈》节目于是诞生。
「没有多想,一股脑儿投入!」夫妻俩在客厅开始了他们的节目,起初仅靠笔电内建喇叭收音,凭着两人默契订好主题就开录,结果常录到吵架;现在他们不仅各自拥有1支外接麦克风,也懂得事先讨论好主题后,撰写大纲、查找资料,让节目内容丰富完整,两人也因节目关系,在育儿知识上突飞猛进,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想法。
《恩典牌爸妈》在某播放平台上有高达8成比例的男性听眾,年龄层主要为28-34岁的新手爸妈,伟爸认为,无论小孩穷养富养,好好用爱养才是最高王道!大家总会觉得爸爸较少参与育儿过程,希望透过节目鼓励更多爸爸共同培养下一代,而对于要不要生第二胎是许多爸妈的疑问,他们也在节目中讨论,是目前最受欢迎的集数。
避免太在意后臺数据 否则容易迷失自己
针对Podcast新手,伟爸经验分享,节目规划初期先想好受眾轮廓,并从同性质节目中做出差异化,经营社群也很重要,举办抽奖是最速效的增粉方式,但也最不容易建立忠诚度,不论是Podcast节目内容或社群贴文,都边观察数据、边调整内容,但对数据不要太有得失心,很容易迷失自己。
仍是上班族的伟爸伟妈,觉得要牺牲自由时间经营频道最辛苦,假日要陪小孩,平日下班后边顾小孩、边想节目主题、找资料,只能趁周五晚上长辈带小孩出门时录节目,坚持每周更新一集,长期压力下,夫妻间容易起争执,所幸家中长辈都支持,既是听眾、还会帮忙带小孩,让他们有动力继续下去。
当他们从平凡爸妈变成为节目主持人,不但让伟爸一圆小时候DJ梦想,也获得厂商合作机会,透过节目更累积了一些忠实粉丝,互动就像朋友,甚至有听眾遇到家庭危机,寻求伟爸的帮忙,这些都让伟爸乐在其中,他们有个梦想,期待某一天,能住在乡下享受美景,靠Podcast就可以过生活。
• 哇赛心理学FB
• 恩典牌爸妈FB
本文作者:王亭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